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房子-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有很大潜力的作家。这是最好的创作年华,因此我觉得作家出版社舍得花这么多钱,作这么一个远线的投资,掌握这么一个作家,也是成功之举。    
    束沛德:曹文轩是一个在艺术上有所开拓、有所创新,不断有他自己的追求的作家。他关于儿童文学的一些想法,比如在八十年代他提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的观点,后来他提出的“儿童文学要多一点浪漫主义”,等等,他的这样一些创作主张,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有创作主张,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实践,他的一部一部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他的作品在宋庆龄文学奖的评奖中,两次获得金奖。这一次的宋庆龄文学评奖又有他的作品参评。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例子。今天是九卷本的《曹文轩文集》,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以后,可能又会有新的九卷。    
    温儒敏:这是对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作家创作的集中展示,显示了出版社的眼光。    
    而且在这样一个典雅的书店开这样的一个座谈会,格调符合。曹文轩并非如网上所说是“当红作家”。他的文章风格大概不会大红大紫的,不适合太消闲的阅读,太浮嚣粗糙的口味在曹这里是不能得到满足的。我理解的曹文轩并不那么热闹,在当今文坛上甚至有些另类,有些寂寞,这有点象不久前弃世的孙犁,他们是属于审美口味比较古典高雅的少部分读者的。他大概不会“当红”也不适合炒作,或者说不忍心炒作。曹文轩如果真的能被弄得大红大紫了,那就可能是另外一个大路货的曹文轩了。    
    我最喜欢曹文轩作品中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理解。他习惯写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总是非常细致真切地观察描写人在成长过程的心理变化,包括种种迷惘与困扰。在他的作品中常常看到天真的灵魂如何在社会化、成人化,也还有现代过程中失去本真。读这样的描写,我们也许会感到忧伤、无奈,会想到我们自己同样有过的某些美好的东西也是这样就消失了。但我们会为这些美的回忆感动,这些最能体现人性中美好的方面,可能就会与我们周遭许多机械的、沉闷的、肮脏的生活形成比照。曹的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就是对人性美的关怀。现在到处都在讲什么终极关怀,可是文坛又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表现污浊的东西,连中学生的创作很多都在追求暴露、颠覆、调侃(当然我并不是说调侃就不好),好像谁喜欢冰心,孙犁,谁就是“前现代”的。所以曹文轩作品对生命的尊重、人性的关怀,以及由此而生成的作品的纯净、向善的风格,反而显得可贵。    
    曹文轩的小说中总是有他童年的回忆。他是把童年人性化、诗化了。读他的小说,我们也常常就退回到记忆的世界中,重温那难于释怀的童年旧事。这有点类似读沈从文,可以在他那些梦幻般美丽的湘西山水中,找到遥远的记忆,找到可以暂时让我们超离这个烦杂世界的寄托,做一番白日梦,一番精神的体操。不过,沈从文是要在他的湘西题材的小说中构筑“希腊小庙”,来表现他对人性的理解,对化外之境的带乌托邦性质的不同的人生形式的理解。曹则更现实一些,更贴近生活一些,也更容易被接受与认同。    
    几十年前,有一个批评家提出一种文学的理解,认为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无非是两在类,一类是浪漫的,一类是古典的。他认为所谓古典,就是健康的,均衡的,常态的,符合普遍人性的,而其他的创作,则是浪漫的、偏激的,病态的,走极端的,由此也是非人性的。他对五四以及后来文坛的偏激很是不满。这个人就是梁实秋。对梁氏的理论当然可以讨论。但这里我愿意借用他的说法来评说曹文轩的创作。可以说,曹文轩的小说都是古典的追求。这使得他在这个社会和文坛上显得有些另类。    
    我想,什么时候人们更多的能够欣赏纯真的文学,能够领略真正的悲剧,我们这个文坛连同我们的读者、出版家,就可能比较常态,成熟和健康了。谢谢曹为文坛贡献这么多好作品。


第二部分王蒙、格非等名家品评曹文轩(2)

    陈建功:我参加过几次国家图书奖的评奖活动,在评奖活动中遇到这样的困难,曹文轩的作品经常两三部同时报上来,并且都有获奖的可能,但又不可能都获奖,最后斟酌再三,只好选其中一部作品,其它几部就只能遗憾地放置一边。这几年来,文轩的作品,在儿童文学界和小说界,都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这次,作家出版社为他出版非常精美的这么一套文集,也是他的创作与学术研究的一次总结,所以我非常高兴,觉得应该向文轩表示祝贺,也应该向作家出版社表示祝贺。谢谢。    
    王干:曹文轩先生这个文集的出版,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重要的事。一般来说,批评界对曹文轩的创作都比较注意,但对他的评论、理论,一般不太注意。其实曹文轩作为一个批评家,作为一个理论家,他对当代文学创作的跟踪、描述、研究,是非常有贡献的。我这里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作家学者化的问题。王蒙先生在二十年前提出了“作家学者化”的问题,而今天的“曹文轩现象”,说明的是一个“学者作家化”的问题。过去,有一大批的学者,他们都是作家。在老一代作家里头,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相对比较容易。那么在年轻一代的作家里面,好像比较单一,学者就是学者,作家就是作家,但到了曹文轩这里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统一。季羡林先生、吴组缃先生、金克木先生,他们都是学者,但他们同时又是非常有名的作家。作家写作跟学者做学问,应该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简单地说,学者就是要把不清楚的东西说明白,作家就是要把清楚的东西说不明白。一个人同时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两种不同的思路,是很难的。他在作为批评家时写小说,往往把小说写得“意义大于语言”,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惟恐人家不知道。曹文轩他的小说和他的评论,则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两种不同的表达语系。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曹文轩对当代文学研究、或者当代文学批评的贡献。这几天我重点看了一下《小说门》,看完之后有一个感觉,就是觉得非常“解渴”。他把我们近二十年来的小说创作实践,还有近二十年来从西方过来的文学理论,给作了一个比较完美、比较深刻的一个整合。我觉得这本书将来是可以作为我们大学中文系的教材的。在《小说门》里,曹文轩把很多小说创作或者文艺理论中的一些问题,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了。他对当代文学批评,特别是小说理论,有许多总结性的概括。对于现在那个流行的所谓的“大文化批评”或者说所谓的“泛文化批评”,我把它比喻成“先结婚后恋爱式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就是先找一个批评的理论框架,然后找一个作品、一个作家,也有非常合适的,也有非常不合适的;还有一种就是,“感觉式”的批评,对这个“感觉式”的批评,我把它比喻成是“同居式的批评”,就是这个走到哪儿算哪儿,很飘,没有一个起点也没有终点,就是很好看,也很花哨。那么曹文轩的这种批评呢,是一种“先恋爱后结婚式的”批评。我看了曹文轩的几本著作,觉得他对理论的选择、对作品的选择,都是先“自由恋爱”,然后成婚,一点不勉强,一点也不牵强。我觉得今天的批评界——刚才如王蒙先生所说的,看不到文学批评了。他说得很对。曹文轩的这种文学批评,对我们矫正今天这种浮躁的、空泛的、大而无当的文学批评,有很清醒的认识。我觉得他的贡献就是“把文学批评审美化、技术化”。曹文轩本人的小说就特别讲究“技术”。《小说门》也好,或者他其他学术著作也好,他对小说的叙述技术、叙述技巧都有很好的研究。什么叫“学理式的批评”?曹文轩的批评就是这种批评。    
    《小说门》里边有一个概念特别有意思,叫“渗延”。“渗延”这个概念可能是曹文轩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个“渗延”这个概念,把小说创作中很多难以表达、难以言说、难以界定的一些状态化的东西,较好地表达出来了。曹文轩自己的整个写作也是一种“渗延式的”。第三问题是关于如何给曹文轩的创作定位的问题。如果给曹文轩的创作定位的话,可以这样说:他是“灵智(??)的温柔敦厚”——“温柔敦厚”,但又是“灵智(??)的温柔敦厚”。    
    贺绍俊:曹文轩老师是我进北京大学的第一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从进北大以后他就给我很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位年轻的老师感到很骄傲。《曹文轩文集》出来了——很应该出一套这样的文集。假如把他命名为“学者型作家”的话,我觉得他是非常有独特性的、也是非常典型的一位。他的学术研究和他的文学创作,是很相融相洽的。这是一点很重要的。他最可贵的一个地方是,他的现实世界和文学世界,是“泾渭分明”的。我知道现在的一些大学老师也写小说,他们写现实的校园也好,写学生生活也好,都是把现实生活直接写到作品中间,但曹老师的大量的文学创作,是不去写现实生活的题材的。我觉得他实际上是在精心营造他的一个文学世界,或者说叫做他的审美世界。他的这个文学世界跟他的现实世界是不搅在一起的,他的文学世界更纯正、更明晰地表达了他的“审美理想”,而他的“审美理想”是延续了一种“古典精神”。我读他的作品,最感动我的也是这一点。他是追求“永恒性”的,这个“永恒性”是和“古典精神”联系在一起的。什么是文学的“永恒性”?我觉得不必要把它搞得非常清楚,搞清楚了反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