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袭还需两周甚至更长时间。
连日来,多国部队双管齐下,一面空袭,一面将地面部队源源不断开向
沙科边境。绵延几英里长的重型坦克、装甲车以及运输物资的卡车队伍,在
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利用夜间向北运动,发动进攻所需要的后勤设施,包
括医疗站、加油站、维修站等,也已在前沿沙漠上建立起来,以便等待一旦
空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展开大规模的地面作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国防部长切尼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
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了近10 天的空袭后,已经取得了“空
中优势”,没有空中支援的伊拉克军队只能就地在战壕中困守,但同时又承
认搜寻和摧毁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仍是多国部队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首要的打击目标应是伊拉克的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因为这是“伊拉克
政权的心脏”。
“沙漠风暴”行动的第二阶段是战术轰炸。在这一阶段的轰炸中,对伊
拉克采取“地毯式”低空轰炸,目标包括伊拉克北部一些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基地,以及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境内的军事设施,诸如坦克基地、防空系统、
道路、桥梁、油库、水库等,尤其是巴士拉和科威特边境之间的地带,其目
的是切断铁路网和公路网等运输线,破坏燃料补给设施和储藏设施,攻击其
他的后方支援设施,切断其给养线,使前方伊军得不到增援,无法补充油、
水、弹药及兵力。与此同时,还将出动AH—64 攻击直升机和A—10 “雷电”
式地面攻击机,对伊拉克南部和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地面部队,特别是4000
辆坦克及2800 辆装甲运输车等进行大规模密集空袭,从而为第三阶段的地面
扫荡作战开道。
然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强大的空中优势,十多天来对伊拉克
的空袭战果并不理想。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司令部承认,对伊拉克战争机器的
摧毁并未达到原先认为的毁灭性程度。
据西方通讯社报道,萨达姆的指挥和通信系统还在运转; 伊拉克空军70O
多架飞机只有50 余架被击毁,遭到轰炸的空军基地仍能使用;原先估计伊拉
克的坦克和装甲战车已无多大作为,但后来证实伊拉克的500 余辆T—72 坦
克只12 辆被击毁;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机动发射架大部分保存完好。多
国部队飞机投下的炸弹只有50 %击中目标,况且不少还是假目标。在头10
天的空袭作战中,伊拉克并未受到伤筋动骨的打击。因此,美国政府一改过
去速战取胜的论调,要求美国人民不要期待对伊拉克的进攻会很快取得胜
利。
在宰赫兰的美军司令部里,施瓦茨科普夫、沃勒等前线指挥官们对伊拉
克频频向以色列和沙特发射导弹十分焦虑。以色列不断向布什政府施加压
力,而布什也一再保证,美军将尽全力搜寻未被摧毁的导弹发射架,使之不
再构成对以色列的威胁。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最初几天的战绩不像原来预
计得那么乐观。布什总统多次向前线询问轰炸的效果,可施瓦茨科普夫上将
就是无法确切地回答这个问题。
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布什问鲍威尔将军,大轰炸到底效果如何?这
位平时总是能简短而准确地回答总统询问的四星上将,这会儿也默默不语。
布什只好半开玩笑地说,他只好对前线战况加强微观控制了。此语惹得在场
的高级助手们哈哈大笑。不过,外界已明显感觉到,无论是总统、国防部长、
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还是总统发言人菲茨沃特,在对战况估计和战争
前景的预测上,语调显然不像刚开战时那么乐观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能使伊拉克顶住多国部队的强大空袭呢?从外电及军事
分析家们透露的消息中证实,在将近半年的时间中,伊拉克为对付强大的、
装备精良的多国部队,做了充分的准备。积8 年两伊沙漠战之经验,它为隐
藏飞机、坦克、步兵和导弹想出了各种办法,还在与沙特接壤的伊、科境内
修筑了固若金汤的防守阵地:由多层地雷阵、铁刺网和铺设了油管或放了油
桶的宽18 米、深6 米的坦克障碍堑壕组成的防线,既借助了巴列夫防线的特
点,又有借助两伊战争经验的发展。这种防线对各种类型的坦克来说,都是
难于越过的。伊拉克的兵营、坦克就在这几道防线的后面。这种预御工事也
证明了伊拉克是在准备打一场长期的防守战。
伊拉克1990 年8 月2 日出兵侵占科威特后,在国内,即向人民广泛宣传
科威特在历史上属本国巴士拉省管辖,收复科威特是“祖国统一”的行动,
是“正义之举”;国际社会的谴责是对伊拉克“内政的干涉”;号召人民为
捍卫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血战到底。萨达姆多次声称,绝不屈服于美国为
首的多国部队的压力,决不放弃科威特,要展开“圣战”,战斗到流尽最后
一滴血。1990 年8 月以来,伊拉克几次扩军,使其正规军由90 多万迅速扩
展到125 万人。美国对伊拉克宣战后,伊拉克开始进行全面动员。1 月17 日,
伊拉克政府宣布35—37 岁的男性公民一律参军。第二天,又发出凡是四肢健
全的男性公民都要到募兵站去报到的命令。与此同时,伊拉克把大量轻武器
发到市民手中,形成了全民皆兵的局面。多国部队的轰炸,不但没有吓住伊
拉克人,反而更激起了他们的反抗情绪。
还有,在1980 年到1988 年的两伊战争中,伊拉克修筑了许多永久性工
事和非常牢固的隐蔽部,当时又对原来的防御体系进行了完善和增建,使其
抗打击的能力又有很大提高。据西方记者报道,伊拉克为隐蔽其飞机不被敌
人摧毁,曾耗资数十亿美元在全国建造了8 个被称之为“超级基地”的现代
化空军基地。这些基地内建有坚固的机窝300 余个,每个机窝可容纳数架飞
机。机窝顶部是1。2 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最上面铺有很厚的沙层,即使炸弹
直接命中,也难于将其摧毁。机窝的门为加注混凝土的铁门,重40 吨,门前
筑有防沙堤,可防止敌导弹从前方攻击。每个基地设有5 条滑行跑道,以备
应急使用。这些基地的牢固程度超过北约军队的同类设施。
伊拉克的指挥所则更加隐蔽和牢固。据称,萨达姆的指挥所和隐蔽部有
数十个。其中,位于朱佐德行政大楼下面的一个指挥所,1990 年12 月才建
成交付使用,耗资7500 万英镑。里面装有齐全的电子设备,可供萨达姆随时
掌握战争进程。外电报道,萨达姆最喜欢的一处隐蔽部是巴格达机场附近的
阿布古拉普宫。它是一座复合建筑物,建在地下15 英尺深处,有60—70 个
房间,包括指挥通信中心和其他辅助设施,可随时对部队进行指挥和控制。
在巴格达城地下,“机关”重重,布满地道,可屯兵数万。在修筑地下
隐蔽部方面,伊拉克很有战略上的远见。据一名受雇修建工程的英国人士说,
在过去的10 年中,伊拉克政府规定,凡新盖的官方建筑物都必须要提供一个
隐蔽工事,否则,政府不准兴建。因此,伊拉克全国各地修建的地下隐蔽部
不计其数,为大批飞机、导弹、坦克和装甲车提供了安全的防空隐蔽条件。
因此,在多国部队飞机、导弹的猛烈轰炸中,伊拉克军事实力仍得以保存。
伊拉克之所以能顶住联军大规模空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采用伪装欺骗
战术迷惑敌人,让敌人摸不清虚实。战前,伊拉克在隐蔽军事目标的同时,
用塑料和木板制作了大量的飞机、导弹、坦克等模型,涂上与真实武器一样
的涂料,置于易被敌卫星和飞机发现的地方。与此同时,伊拉克还从国外购
买了大量的充气坦克、充气战车,随时可用于布置假目标。在对付美国卫星
方面,伊拉克也有高着。他们花几十万美元从西方购买了卫星照片,针对照
片反映的本国军事部署情况进行审查和改进,使多国部队难以识别轰炸目标
的真伪。据开战以来,苏联侦察卫星在伊拉克上空拍摄的图像表明,多国部
队炸毁的伊拉克导弹发射架、飞机、坦克、化学武器及核反应工厂,80 %是
模拟和伪装的,其中大部分是木制和塑料橡胶制成的。
伊朗是伊拉克的宿敌,8 年的两伊战争使两国结下了深仇。但为了对付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进攻,伊拉克充分利用伊朗的反美情绪,不惜放弃
部分领土,与伊朗媾和,以换取翼侧的安全,避免腹背受敌。伊拉克稳住了
翼侧,得以从两伊边界抽出数十个师的兵力加强南线的防御。据外电报道,
两伊媾和后,伊拉克航空公司大约200 架民用飞机隐蔽在伊朗的某些地方,
使其在多国部队的轰炸中免受巨大损失。
萨达姆十分清楚,靠自己的几百架飞机与多国部队的数千架飞机对抗犹
如以卵击石。因此,他采取了扬长避短、保存实力的做法。在美国开始大规
模空袭的时候,伊拉克除用高射炮、高射机枪和部分防空导弹还击外,不争
夺制空权,而是将飞机和导弹隐藏在坚固的洞库中,达到了保存实力的目的。
随后,伊拉克只是使用“飞毛腿”导弹打击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的城市和军
事目标,以图将以色列拉入战争。陆军则以躲避联军的空袭为主,不展开大
的行动,其化学武器也未使用。同时,加紧修复被袭目标。据美国五角大楼
的消息说,伊军修复工事的能力之强、速度之快令人吃惊。伊拉克在24 小时
之内就把联军炸坏的导弹发射架、飞机场、跑道及化学工厂修复了20 %。有
的机场头一天被炸,第二天发现已经修复。许多被炸毁的公路和铁路也在修
复之中。
为了削弱对方的战斗意志,伊拉克还利用战俘开展宣传攻势。海湾战争
头一周,伊军击落了多国部队20 多架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