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兄弟民族携手并肩,共同抗击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局面;才能主动产生建立联盟的想法并付诸实施。
一匪患横生的苏维埃时期
车臣于1918年春成为捷列克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部分,1922年11月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民族自治州。但是长期居住在大山里的车臣人对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喜欢,当他们一步从半封建半奴隶制社会跨进社会主义的门槛时,甚至对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都感到吃惊,这种反感不仅表现在剥削阶级一方,在被剥削阶级方面一时都难以适应。特别是当这种制度冲击到家族、部落首领的利益时,针对红色政权的匪患便在这里蔓延开来。其中1925年民族主义首领戈钦斯基,竟然将土匪队伍发展到1万多人。他们打家劫舍,袭击工农政权的工作队,还一度占领了一些村庄,准备成立反苏维埃的地方政权。这年7月末,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北高加索军区和国家政治保卫局(克格勃)联合行动,以军事演习为名对非法武装发动清剿。在这次行动中,红军共出动了7000多人,其中包括800多名特种兵,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戈钦斯基的队伍彻底击溃。活捉了匪首戈钦斯基及其助手安萨尔延斯基和阿塔比·沙米列夫,缴获了将近1万支步枪和800多支手枪。从已经解密的俄罗斯档案中,可以看到当时在北高加索指挥这次行动的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约·斯·温什利希特发给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这次行动的电报,他在向中央反映当地人民对清剿行动的态度时是这样描述的:
部队在从格罗兹尼地区前进时遇到当地居民很不相同的态度。一方面,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都进入山区,在村庄里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另一方面,也受到面包和盐的欢迎。而在某些山村,部队遇到的无声反抗阻碍了解除武装的行动,因此不得不采用炮轰和轰炸的办法。反抗最为顽强的是祖姆索耶夫地区,通过作战行动取得一定转折之后,军区司令部提出在规定时间交出戈钦斯基的要求,同时将有名望的老人作为人质。但限期交出戈钦斯基的要求没能实现,不得不加强镇压,实施炮轰和轰炸。直到这以后,9月5日才交出戈钦斯基。
……
第一部分“独立”之路的是非曲直(2)
处境最困难的是在第3号战区行动的弗拉季高加索部队。这支部队由布里琴科同志指挥,下辖民族骑兵学校、弗拉季高加索步兵学校、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的弗拉季高加索大队和第28师的一个骑兵连(计骑兵308人、步兵150人、重机枪12挺、山炮2门)。
这个山区的特点是根本没有苏维埃政权,是匪徒向格鲁吉亚方面进行袭击的基地,也是戈钦斯基和希普舍夫的根据地。这里地形极难接近,给军队造成很大困难。居民约8500人,分散在59个居民点内。这支部队的各路纵队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行动的。红军部队几乎在任何地点都遇到居民的抵抗,在解除下基伊村的武装时,执行任务的部队受到来自周围山头的射击;在克列特地区我部队曾被合围,是及时赶到的骑兵排解救出来的。被合围部队指挥员和红军战士一起不得不一面射击一面拼力突围出来与自己人会合。在实施解除武装时,到处都不得不开火,而由于地形复杂又不能使用火炮,只好进行轰炸。原载《俄罗斯通报》1991年第5期,郑异凡编辑,吴能译。转引自《世界历史》,2000年第3期。
从档案中还可以看出,当时的匪患已经波及到与车臣毗邻的印古什和达吉斯坦,为此,红军不得不在解决车臣问题后分兵两路,对这两个地方进行清剿。此外,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在行动中还发现,“车臣山区和山前地区反苏维埃的盗匪控制的局势是有人支持的,车臣中央执行委员会领导成员中有人致力于此。”第一批被该局派往车臣的全权代表叶夫多基莫夫,确认与非法武装有勾结的人员有:车臣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加苏莫瓦·巴苏尔盖波维奇;车臣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州法院院长舍里波夫·达尼利别克,此人在戈钦斯基“流产”的政府中已被内定为司法部长;车臣中央执行委员会副主席、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舍里波夫·扎乌尔别夫;车臣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土地局局长哈姆扎托夫。这位代表在打给总局的密电中分别列举了他们的犯罪事实。
不管从匪患的规模,还是从当地群众的态度,以及非法武装已经渗透到苏维埃政权内部都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当时在车臣并没有扎实的根基,这种情况到20年代后期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制度时显得尤为突出。由于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措施确实过“左”,所以这项运动在这个本来就不太安定的地方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从而导致车臣匪患再起。据俄罗斯档案记载,从1929~1935年,这里又发生了将近300多起规模不等的暴动,其中1929年12月、1930年3月和1932年3月这三次规模较大的匪患又通过出动军队才使秩序得以恢复。
1934年车臣与其西邻印古什合并为一个自治州,从1936年12月起升格为车臣—印古什共和国,首府设在格罗兹尼。这时,被人称为北高加索的大高加索山脉北侧,已经先后建立起了阿迪格、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卡尔巴达—巴尔卡尔、北奥塞梯—阿兰、车臣—印古什和达吉斯坦共和国等一批民族自治国家,其西端又被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分别划去了一部分。而被人称为外高加索的大高加索山脉南侧,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也已经从外高加索联邦中独立出来,从而使面积仅为44万平方公里的高加索成了前苏联一级行政区最多、同时也是民族矛盾最突出的地方。
在1941年至1945年的卫国战争期间,高加索成了纳粹德国攻击的一个主要目标。为了夺取这里的石油,供应各个战场,希特勒不惜从久攻不下的斯大林格勒抽出主力部队,投放到高加索战场,最后竟然导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同时遭到惨败。
在德军入侵高加索前后,一些早就不愿接受苏联统治的车臣人,成立了一些地下组织,其中“高加索兄弟特别党”的规模和影响最大。德国人以战后允许车臣独立为诱饵,唆使这些组织成员同德国人合作,为其提供情报,剿杀抗击德寇入侵的游击队。少数车臣人还直接拿起武器,参加了对苏联的战争。据1943年8月中旬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肃匪局副局长卢坚科报告,当时在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境内共有54个与红军作战的土匪团伙(359人)和18名单个匪徒在活动。此外,还有2045名被通缉的逃兵。如果从卫国战争开始算起,到1945年1月,红军在当地共消灭了232个团伙(1263人),1815个单个匪徒,逮捕土匪帮凶1714人,缴获各种武器18046件,其中轻、重机枪108挺,冲锋枪339支,步枪11366支。
二举族流亡血泪斑斑
车臣人的表现令斯大林震怒了,1944年1月31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关于将车臣人、印古什人迁移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共和国的决议》(第5073号)。根据这项决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于同年2月21日发布了《关于迁移车臣人、印古什人的命令》(第116/102号)。决议和命令以车臣“通敌”“叛国”为由,决定将车臣人赶出世代居住的北高加索,“流放”到中亚和西伯利亚一些荒无人烟的地方。当时遭到这样灭绝种族般惩罚的还有鞑靼人、卡尔梅克人、巴尔卡尔人、卡拉恰耶夫人、麦斯赫特土耳其人、德意志人和朝鲜人,因为这些民族在卫国战争最困难时期,也有人背叛了苏联。
与命令同时下达的《车臣人和印古什人迁移办法实施细则》规定:“车臣—印古什共和国所有车臣族和印古什族的居民都应迁移”,包括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和经济部门的领导,就连州委书记都不能幸免。细则规定已经嫁给其他民族男子的车臣及印古什妇女不必迁移;嫁给车臣或印古什男子的其他民族的妇女则必须跟着丈夫前往中亚。但是只要她们离婚就可以留下来。
第一部分“独立”之路的是非曲直(3)
这是苏联历史上一件长期秘而不宣的事件,因为在整个迁徙路上,洒满了这些民族人民的血泪。当时每个被赶出家园的家庭只许携带100千克行李,他们像牲畜一样被10万俄罗斯特种部队用武器赶上火车。一路上,饿死、冻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侥幸到达目的地的人,也已经一贫如洗,而且在方方面面都受到歧视。
整个行动都是时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长)的贝利亚直接指挥的,他的几个副手如波格丹·扎哈罗维奇·科布洛夫、谢尔盖·尼基福罗维奇·科鲁格洛夫、阿尔卡季·尼古拉耶维奇·阿波洛诺夫、伊万·亚历山德罗维奇·谢罗夫等人也都亲临北高加索,参与了这次行动。从已经解秘的前苏联档案里,我们看到了这血泪斑斑的一页。
行动从2月23日凌晨开始,执行任务的是隶属于内务人民委员部、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军事反间谍机关“除奸部”的部队和工作人员19万人,内务部队10万人。当时正是冬季,而且那几天还下了大雪,但是,从贝利亚发给斯大林的一封封电报中可以看到,行动并没有因为天寒地冻而推迟。在开始行动的当天上午11时,就已经有94741名特殊移民被赶出居民点,其中有两万多人直接上了火车。为了保证运输任务的完成,连为保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租来的汽车都装满了移民。经过一整天的驱赶,当天深夜,已经有352647人离开了居民点。至29日,登上火车的移民达到478479人,其中印古什人91250名,其余为车臣人。按事先统计的数字,这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