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入“黑寡妇”行列的第二种女人大都是死硬民族分裂分子骨干,他们与车臣分裂主义头目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追随他们的信仰,崇拜他们的学说,亦步亦趋地跟在他们身后,甘当车臣“人民的女儿”,勇于为所谓“民族独立”事业献身。这些女人基本都站在另一视角上看待两次车臣战争和俄罗斯与车臣历史上的恩恩怨怨。在她们看来,作为车臣女人,面对俄罗斯的“入侵”和“暴行”,要么自杀、要么发疯。如果这两样都不选择,就只能拿起武器。
这些自愿加入到“寡妇军”当中的车臣女人的经历各不相同,有的甚至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很难识别她们面纱后面那张令人毛骨悚然的面孔。由于这些人具有主动出击的精神和胆量,所以常常被委以重任,也就是说,发生在这类“黑寡妇”身上的案件往往惊天动地。据俄罗斯安全部门确认,曾经在2000年6月,驾驶一辆装满炸药的卡车,独闯位于车臣境内阿尔汗村俄罗斯兵营的赫靼就属于这种情况。2001年11月巧施计谋,与一位俄军少将同归于尽的女人也有类似的背景。
在这支“黑寡妇”队伍里,也有相当数量并非主动加入进来的妇女。她们大都家境贫寒,一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平日里就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权利和能力。这些人有的受金钱诱惑,有的被民族分裂主义者胁迫,走上了这条道路。由于这些人在关键时刻常常动摇,所以,制造恐怖事件的元凶在把这些人当做肉弹使用时,大都为她们系上自杀式腰带。只要她们进入指定地点,后面的事情就身不由己了,因为这些腰带多数是由恐怖分子遥控引爆的。
前面曾经提到过的莫斯科一家咖啡馆门前的爆炸,就是这类的“黑寡妇”制造的。据这个侥幸逃出了鬼门关的女人扎雷玛·穆哈霍耶娃介绍,那天,她被两个粗壮的男人送到了莫斯科圣巴西尔教堂前的广场,指示她搭乘一辆出租车到指定的咖啡馆搞自杀式袭击。但是,就在她上了出租车,与这两个男人分开后,她动摇了。她看到了路边急匆匆向前奔走的人流,看到了在绿地上与孩子嬉戏的母亲,想到了生活是那么五彩缤纷。她不想死了,因为她才只有23岁。她转过身,用闪着凶光的眼睛盯着出租车司机,嘴里还不断背诵古兰经。她本来希望通过这些,让司机把她当成一个不正常人送到警察局。但是,出租车还是开到了她要去的咖啡店。这时,扎雷玛知道死不死已经由不得自己了。但是她真的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于是,在到了咖啡馆外面后,她把脸贴在橱窗玻璃上,让身后的人看起来她只是在朝里面观望,但坐在咖啡馆里的人看到的却是一幅她故意做出的狰狞可怕的鬼脸。咖啡馆里马上冲出了三个男人,他们向扎雷玛索要护照,并且问她放在地下的手提包里装的什么。
“炸药!”扎雷玛的回答使这几个男人和围观者“呼啦”一下跑出好远,随即,她被带到了警察局。
也许正是扎雷玛等人的“背叛”,使车臣非法武装分子想到了自杀腰带这样的手法,从而把这些容易失去战斗意志的“黑寡妇”牢牢掌握在手中。
第一部分“黑寡妇”的疯狂说起(5)
由“黑寡妇”制造的恐怖事件是在车臣民族分裂分子和非法武装头目统一策划、部署和指挥下进行的,是作为所有恐怖事件的重要组成,向俄罗斯联邦政权,向文明社会,向人类,特别是向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发出的挑战。谁都知道,来自“黑寡妇”的进攻,只能说是近几年发生在俄罗斯各地大大小小恐怖事件的一部分。但从妇女都几近疯狂这一点就能够想像到,车臣这个地方是多么令人恐惧。
俄罗斯军队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于2000年夏天就攻克了所有非法武装盘踞的据点,但是,直到2004年下半年,恐怖事件仍时有发生。从这一年的情况看,恐怖分子在天上、地下全面出击,把工厂、学校、交通工具、娱乐场所都当成了目标。一起起恐怖事件不仅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在人们心头蒙上了厚重的阴影。俄罗斯人民不仅要问,为什么反恐的结果是越反越恐?究竟到什么时候这种民不聊生的境况才能结束?究竟哪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所有这些问题当然要由普京总统来回答。可是,从他那里能找到答案吗?
俄罗斯与美国的反恐斗争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中主要一点是美国的对手主要是基地组织,是本·拉登及其同伙,是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以及他认为与基地组织肯定有联系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对于这些政权,美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去推翻。对于在逃的恐怖分子,可以不惜重金,派重兵去围剿。但在俄罗斯的对手里尽管也发现了基地组织成员,毕竟更多的还是俄罗斯人,他们拿起武器时是恐怖分子,摘去面罩后就是你的臣民。也许坐在你对面的就是一个“黑寡妇”,可是,如果你的神经过于紧张又会伤及无辜。这种用拳头打跳蚤打不到,不打又让人坐立不安的局面,确实使普京感到尴尬。其实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普京在一次次恐怖事件发生后,总是咬牙切齿,信誓旦旦,但事情过后又总是不见行动和成果。
不知是软弱还是束手无策,总之,客观上看,俄罗斯恐怖事件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势头。2004年5月9日,车臣民选总统卡德罗夫被炸死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的主席台上;紧接着,两架飞机在万米高空被引爆,89人丧生;随后,莫斯科地铁口发生爆炸;几天后,335名人质,包括150多名活泼可爱的儿童,死在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开学典礼上。当人们从照片上看到一个十几岁的男孩,脸上流着鲜血,露着惊恐的目光,从已经变成杀人魔窟的别斯兰第一中学跑出来;当人们看到怀里还抱着婴儿的妇女,头上竟然悬着一颗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的炸弹时,他们不仅要问,这还是国家?这还是生活吗?
现在,“车臣”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成为与“恐怖”和“反恐”联系在一起的地域,成为俄罗斯两代领导人的一块心病,成为有可能扩散到全身的毒瘤。那么为什么“黑寡妇”这样的车臣人对俄罗斯政权怀有如此深仇大恨?车臣要求独立的原因和借口到底是什么?俄罗斯反对民族分裂的决心为什么如此坚决?为什么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的俄罗斯在这个弹丸之地打了15年,仍旧未取得最后胜利?对车臣问题的前景怎样预测?让我们展开浸满血泪的历史长卷,认真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第一部分“独立”之路的是非曲直(1)
翻开俄罗斯地图,你就会看到,在它的西南方横亘着一条巨龙似的大高加索山脉,它把头高高翘起俯视着东南方碧波荡漾的里海,尾巴则深深地探进西北与全世界水域都可以相通的黑海。它濒两海而傲三洲,是欧、亚、非三大洲的制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高山历来是阻隔信息的屏障,莽莽苍苍的大高加索也是这样。在千万年来人类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它的崇山峻岭让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有了不同的习俗、语言、文化和信仰。当高加索的大门被外界打开的时候,人们发现这里几乎每座山都是一个国家,每个村落都有自己的语言。经过几个世纪弱肉强食地征服与反抗,到19世纪初,这里还剩下五六十个民族、二十几个国家。骁勇善战、桀骜不驯的车臣民族成了幸存者之一。
有关车臣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对它的称呼据说源于阿尔贡河边那座叫“大车臣”的村庄,后来,这个村庄的名字就逐渐演化成整个民族的名字。但车臣人一直称自己是“纳赫乔人”,意思是“平民百姓”。
从公元13世纪起,车臣先后遭到蒙古—鞑靼以及中亚帖木儿帝国的侵略和奴役。随后又在波斯、奥斯曼和俄罗斯的争夺中饱受战乱之苦。直到1859年,沙皇俄国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征讨,终于实现了对高加索及里海沿岸的吞并和占领,把车臣等一批高加索国家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沙皇俄国军事上的胜利,不可能缓解这个地区的民族矛盾,因为它很大一部分领土都是在近、现代通过掠夺得到的。从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对外扩张,到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在这370年的时间里,俄国的疆土扩大了七倍多,成为仅次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国家。领土的扩张造成了民族多元化,到1914年,俄国共有领土2280万平方公里,横跨欧、亚两洲;人口16940万,其中俄罗斯人占43%,其他57%的人口、民族竟然多达120多个。他们讲的是120多种语言,信奉的是东正、伊斯兰、基督、喇嘛等不同宗教,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已经经历了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有的还没有进入现代工业或现代农业文明。
在这样错综复杂的条件下,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沙皇俄国索性采取大俄罗斯民族殖民政策,对少数民族实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文化摧残,致使一些民族国家逐渐被分解、被兼并,直至消亡。
发生在俄国的十月革命,缓和了俄罗斯国内民族矛盾。因为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年月,阶级斗争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是各国无产阶级共同奋斗的目标。不管是俄罗斯,还是车臣的工人阶级,都以解放天下为己任,都自觉地加入到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战斗行列,团结在列宁的旗帜下,从而使民族矛盾在表面上退居次要位置。事实上,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能在俄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出现兄弟民族携手并肩,共同抗击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局面;才能主动产生建立联盟的想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