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近现代,各说众多,或认为年被杀乃“鸟尽弓藏”之必然现象;或
说是主奴间有旧怨在先,羹尧又恃功骄傲在后,使君主生疑、畏、厌、怒之
心等等。
今人杨启樵(现任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部教授)在对《雍正朱批谕旨》作
了长期研究后,在其著作《雍正帝及其密折制度研究》一书中,专辟一章谈
“清世宗与年羹尧的恩怨轇轕”。根据史料,力排他说,提出独到见解。他
认为:首先,胤禵并未受年羹尧的钳制,因胤禛继位极为秘密,手操京师兵
权的隆科多,于圣祖(康熙)驾崩后翌日,即令六日内紧闭京城九门,故消
息无法泄漏,更谈不上胤禵挥兵争位受年扼。其次,既如此,年也并无拥立
之功,故雍正杀年以灭口的杀知情者之说当然也不能成立了。恰恰相反,他
认为从雍正朱批中,可发现很多雍正对年羹尧的赞语,如雍正二年闰四月十
九日付德折朱批:“军旅之后,获兹膏泽,实乃大将军年羹尧忠勤之所感召。”
又如稽曾筠雍正二年五月二十一日折朱批:“西海一事,岂人力所能者,皆
因年羹尧能此二字,天下大臣,皆当法其心也。”(《雍正奏折》)更有在
朱批中称年羹尧为忠臣、功臣、恩人的。且年在雍正二年入京觐见之前,与
雍正并无个人私怨,雍正及在京百官均“极盼”与年羹尧这一功臣相见。然
入京觐见不到两月,雍正即屡屡下旨严斥,何也?主要因年恃功自傲,妄荐
亲信胡期恒为甘肃巡抚、岳周为西安布政使、刘廷琛为广西布政使,滥参四
川巡抚,致疑,雍正后曾有朱批“大凡才不可恃,年羹尧乃一榜样,终罹杀
身之祸”(《雍正朱批谕旨》一函,石礼哈)。可见已招世宗猜忌。总之,
杨启樵认为年羹尧被杀原因有三:一是世宗赏罚分明、功赏过罚,毫不留情;
其次,世宗因派到年羹尧手下监视年的情报员被收买,大为恼火;其三乃是
年羹尧骄横贪暴自致死地。结果“年羹尧自难逃越鬼门关,而多年来,却使
世宗反蒙杀功臣的污名”。
以上诸说,至今未统一,还请读者自辨吧!
(忻平)
孤拔死于何处?为何人击毙?
公元1884——1885 年,世界的东方爆发了中法战争。
中国军队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在陆路和海上,都发挥了英武的气概,
予法国殖民者以严厉的打击,先败后胜,为历史留下了一篇悲壮、激烈的篇
章。
在这次战争中,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后来专任远东舰队司令官孤拔海军
中将,在入侵中国海口时,被清军炮火击伤后毙命。
正是大快人心。因为是在战火纷飞中的传闻,又是事后难以印证的,由
此对于孤拔之死于何时何地,却有多种说法。
孤拔在中国海面曾与中国军队有两次炮战交锋:一次是1884 年(清光绪
十年)8 月的马江海战;一次是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3 月的镇海口海战。
法国军舰挑起的马江战役,是法国殖民者一大罪行。这年7 月中旬,孤
拨率领的法国远征舰队强行驶进了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与中国军舰同泊
在闽江上。8 月23 日,法国军舰突然向中国军舰开火。福建水师虽因船政大
臣何如璋“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的军令,因而毫无准备,损失惨
重,但仍表现了临危不惧的无畏精神。“旗舰‘扬武号’迅速而准确地用尾
炮回击法舰‘伏尔他号’,第一发就命中舰桥,击毙法军6 名,据称孤拔也
受了伤”(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简史》)。周红兵则认为,“这一天,
正是法国舰队顺闽江口撤出马尾港,遭到中国海岸炮台阻击,发生马江激战
的时候,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丧命的。”(《社会科学
战线》1981 年第1 期),他还根据今座落在澎湖马公岛马公小学操场左面的
孤拔之墓,证明孤拔死于8 月25 日,即光绪甲申年七月初五日。
但据法国军方档案和嘉图著《法军侵台始末》(黎烈文译),均称孤拔
是同年10 月指挥侵犯台湾和翌年3 月侵占澎湖的最高统帅。嘉图是孤拔所部
军官,亦参与上述侵略行为。所以通常都是采取孤拔是在镇海口招宝山被海
岸炮击伤后毙命的,如《辞海》(1989 年版)、陈旭麓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辞典》孤拔条目均称,“1885 年3 月侵扰浙江镇海,被击伤。6 月死于澎湖”。
苑书义等编《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1983 年中华书局版)亦作“1885 年3
月,率舰进攻浙江镇海,遭到清军反击,座船被炮火击中,身受重伤。六月
死于澎湖”。半个世纪以来诸家编著的“中国近代史”有关章节所述孤拔死
状,亦同,今不赘。
孤拔是在镇海口被义无反顾的中国军队击伤的,似较为信实些,可是,
他又是被哪支部队,也即是哪个指挥官直接下令放炮击伤了的呢?
现有五种说法:
一是欧阳利见说。欧阳利见是浙江提督,也是前线总指挥官。他虽系湘
军宿将,但在这次战役中表现是积极主动的,面对敌舰挑衅,毫不气馁,坚
决回击,“利见督台舰兵纵炮击之。法主将坐船被伤,数以鱼雷突入,皆被
击退。法舰并力猛进,又次其一。敌计穷,相持月余,终不得逞。事后知主
将孤拔于是役殒焉”(《清史稿》列传第二四六《欧阳利见传》)。沃邱仲
子(费行简)记述尤详:“甲申之役,浙抚刘秉璋承鸿章旨,戒勿轻战。利
见下令,所属军事提督为政,勿从巡抚。命浙提固守宁波。亲督诸将防守,
众不敢违。一日,见有敌舰冲浪来,立命炮台发炮击之。竟中后舱;不敢进,
驶去。法帅孤拔竟死此役”(《近代名人小传》)。
二是周玉泉说。周玉泉系游击衔守备的中级军官。据郑逸梅称,当时他
守卫镇海口虎蹲炮台,是他发炮打死孤拔的。(《中法战役炮击孤拔之周玉
泉》,见《社会科学战线》1978 年第2 期)但据杨敏曾《镇海县志》,中法
镇海口海战,仅在招宝山、金鸡山、泥湾衜和小港口等处筑有炮台,并无见
有在虎蹲山设炮台说。
三是周茂训说。周茂训是招宝山炮目。炎文据《镇海县志》确认:“当
法国军舰进攻镇海时,首先发炮还击的是招宝山炮台炮目周茂训,其次是守
备吴杰,他在招宝山炮台亲自开炮,击伤敌舰多艘”(《社会科学战线》1981
年第1 期),对于周茂训在3 月1 日的招宝山初战获胜,郑云山等也称,“击
中纽得利船头,折其头桅,继又伤其船尾。南琼等出来助战,击中法舰二炮”
(《浙江近代史》)。
四是吴杰说。吴杰是招宝山守备。他在3 月3 日和4 日两天,先后击伤
敌舰,“击中法舰答纳克号烟筒,折其头桅,横木下坠,击伤其军官迷禄。”
翌日之夜,法舰用小船偷袭港口炮台,亦被击退。据称,吴杰力主抗敌,而
欧阳利见却有令严禁开炮,他见法舰猖撅,肆无忌惮横行在海面,才违令放
炮,不料却击伤了孤拔。事后却被欧阳利见冒功受赏。若干年后,吴杰功劳
方才彰扬,可是他已告老还乡了。
五是王立堂说。王立堂系副将,4 月9 日,他奉欧阳利见之命“挑选敢
死队,潜运后膛车轮炮八尊,伏置于南岸清泉岭下,四更后突然发炮,法舰
连中五弹”,“法国侵华舰队司令孤拔,身受重伤。于六月死于澎湖”(《中
国人民保卫海疆斗争史》,1979 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诸说不一。其中多有因欧阳利见未曾在招宝山督战,而称其冒功虚报的,
但从他是全军指挥官,由宏观论述,也无尝不可;说是冒功等语而贬之,那
是源于多年来竭力贬低湘淮军和曾李投降卖国路线的缘故。周玉泉等都是中
下级军官,当时官牍奏折必然鲜见于他们事迹,且海战远隔,也只有日后才
能见其痕迹。质之于法国远东舰队骚扰镇海口长达40 天,如孤拔于3 月初已
受重伤,他是不会继续停滞30 余天的,因此孤拔究竟被击伤于何时,仍是语
焉不详。
但是无论怎么说,孤拔确是在侵犯中国海口时被击伤毙命的。
(盛巽昌)
海龄是怎样死的?
“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马
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第67 页)这是恩格斯对鸦片战争时期镇江守军英勇反击
英侵略者的赞扬。指挥这场战斗的是满人海龄。海龄,满洲镶白旗人,郭洛
罗氏。1841 年初任京口(今镇江)副都统。鸦片战争是中华民族蒙受凌辱,
国土始遭蹂躏的开端。英国侵略者为了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841 年8 月以进
攻江浙地区为重点,妄图控制长江下游的航道,截断清政府的漕粮供应,以
谋夺更多的权利。1842 年7 月,几千名侵略军进犯镇江。镇江为大江钥匙,
南京门户,漕运咽喉。两江总督牛鉴闻风逃遁,躲进南京。海龄率1700 名士
兵守卫镇江,敌我悬殊很大。但是,面对气焰嚣张的侵略者,海龄率领镇江
守军奋起反抗,坚守镇江达7 天,歼敌180 余人,但由于种种原因,镇江最
终失守,海龄死于镇江。如何评价海龄?史界众说纷坛,褒贬不一,搞清海
龄的死因对正确评价海龄是很有帮助的。
海龄是怎样死的?至少有4 种不同的记载。
一、“为民戕害”或“为乱民所杀”说。1842 年8 月山东道御史黄宗汉
上奏:“海龄闻系误杀良民甚多,以至被民戕害”(见道光朝《筹办夷务始
末》五)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写道:“英佯攻北门,而潜师梯西南
入城,士兵仅斫其一二人,敌已蚁附,守兵皆溃。英先焚满营,海龄为乱民
所杀。”民间钞本《夷艘入寇记》也有类似的记载。
二、“不知所终”说。无名氏《京口偾城录》中记:“城破后郡民纷传
都统遁去。”夏燮《海疆殉难记》中“又有言都统开城逸去,不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