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喀纳斯的图瓦人
喀纳斯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境内,与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交界,是我国惟一一处位于四国交界处的保护区。1994年,一位联合国官员来喀纳斯考察后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最后一个没有被开发利用的景观资源。开发它的价值,在于重现人类过去那无比美好的栖身地。” 和九寨沟的命运相似,根据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内的原住民要尽量迁移出保护区。这两年的喀纳斯仿佛九寨沟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翻版,就是有点过度开发的危险。不过,比较起那时的九寨沟,在保护区内做旅游生意的原住民图瓦人并不多。 变色湖喀纳斯 喀纳斯在蒙古语里意为“峡谷中的湖”,它位于新疆布尔津县境内,是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喀纳斯亦湖亦河,这一点有些像西藏的羊卓雍湖。喀纳斯湖面海拔1374米,南北长24公里,平均宽约1。9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88。5米。湖水时常变换颜色,一天中,水色时而碧绿,时而湛蓝,时而灰青,时而乳白。在秋天,配合着两岸高山上的白桦树林,林中黄灿灿的落叶,风景实在不错。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登上观鱼亭,远眺美丽神秘的喀纳斯变色湖,也许你还会看到湖上呈现“怪兽”,云中闪烁佛光。湖水有的部分是浅蓝与乳白的混合,一般在夏季才能够见到,当上游冰川融化,水流会带来大量冰碛物,水色发生明显变化。 阿尔泰山区受西来的冷湿气流影响,雨、雪充沛,年降水量800毫米,而新疆的平均年降水量只有200毫米左右。喀纳斯及其周边山区分布着黑钙土草甸草原、山地灰黑土针阔叶林、山地漂灰土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高山草甸、冰沼土和永久冰雪带,构成秋天山区绚烂的色彩。仅西伯利亚树种,就至少有落叶松、西伯利亚铁线莲、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红松。卧龙湾、月亮湾、珍珠滩、白湖、情人石,这些美丽的名字,可能与九寨沟、张家界一样,名字会变化,景色但愿永远不变。 枯木“长堤” 喀纳斯湖畔有座千米枯木“长堤”,看起来很像我多年前在美国黄石公园所看到过的,在梭罗的《瓦尔登湖》里也有类似记述。长堤是喀纳斯湖畔的高山林木自然更替的结果,代表了这里曾经非常的原始,枯树自然地倒在湖畔,久而久之,就都聚集到湖的北侧,并形成一条“长堤”。 喀纳斯一带几百年来生活着“图瓦人”。按他们自己的说法,祖先是成吉思汗征战时留下的士兵。成吉思汗生于公元1162年,死于1227年,喀纳斯图瓦人的历史如此看来至少有770多年了。也有的图瓦人说,他们的先人在500年前来自西伯利亚,与现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内的图瓦人为同一民族。500年前,中原正处在明代。学者和专家们说,图瓦人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在隋唐时叫“都播”,元代叫“图巴”、“禿巴思”、“乌梁海人”。 美丽的喀纳斯湖畔,水草丰盛,风景绝美,图瓦人在这里至少生活了半个世纪,而如今,因为旅游开发,他们不得不搬迁到邻近地区。图瓦人共有600户,2000人,不怎么与外人通婚,所以人口增长缓慢。 图瓦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接近哈萨克语,图瓦人一般说哈萨克语,青年人能讲蒙古语。学校教授蒙古文。家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生活简单、知足。 如今尚存3个图瓦人村落,禾木村最为偏僻。禾木距布尔津县170公里,沿途要穿越高山峡谷、森林草原、茫茫戈壁。 “苏尔”老人鄂尔德什 年近古稀的图瓦老人鄂尔德什是喀纳斯“惟一”会演奏苏尔的老人。他的家,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旅游观光客的家访场所。8岁起就开始学习吹“苏尔”的鄂尔德什老人,非常希望苏尔,这种用芦苇制作的“三孔笛子”能够后继有人。 苏尔口笛,由一种叫“芒达勒西”的苇科植物的杆茎制成,是一种特殊的笛子,只有三个孔,竟能发出三个声部——鼻音、嗓音与笛声。世界上还没有与苏儿具有相同构造、相同吹奏方式、相同音律的乐器,它的失传意味着世界上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的消失。芒达勒西只在喀纳斯保护区的二道湾可以找到。 鄂尔德什老人从他祖辈那里学习苏尔,学了17年,还外出演奏表演过。有首曲子被命名为《美丽的喀纳斯湖波浪》。鄂尔德什老人也是最了解图瓦人传统生活面貌的人。他常向游客介绍过去的生活:5月去夏牧场,在布鲁克河谷放牧,散种庄稼,不问收成。严冬时,雪深近两米,牲畜能从雪地里刨出草来过冬。11月到3月,大雪封山,入冬时节,哈纳斯最为自由、活泼、热闹的气忿也更加真实。 老人的儿子驼海,正在向父亲学习,他已经能够吹响苏尔。不过驼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在外面上过学的人。现在老人的二儿子也在学习苏尔,另外有极少数图瓦人也能吹奏苏尔,但是除了他们以外,竟然再没什么人能吹响苏尔了。
第二部分:彩色西北幽蓝的青海湖
(592元9天游西北) 环游中国至此,已花费1827元,走了23天 亮点:嘉峪关、黄河漂流、塔尔寺、青海湖、鸟岛 略…… 幽蓝的青海湖 (门票60元,海拔3260米)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青海湖的蓝了,有蓝有绿,还有浪花呈现的银白色。可惜没有7月油菜黄花相衬托,但我也很满意了,此时,我还没有看到九寨沟的水色。在青海湖,我记住了那个青年旅行社的年轻女子,因为她在读小学时曾获得西藏班禅大师馈赠的美丽的藏族女装。 记住了许多东西:吃得很饱,只能腆着肚皮在地上来回踱步的鸬鹚;返回西宁时,大大的月亮周围,呈现着斑斓的光圈,我想,那一定就是月晕了吧。 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惟一乘坐汽车的深夜旅行,已经凌晨1点了,大家为了不胡乱睡着,怕司机开车太安静,都在唱歌,似乎并未太多地注意到月亮周围,正呈现着蓝紫色、橘黄色等美丽的光圈,此时的月并不特别得亮,却是满月,分外大的满月。 原来,我竟看到了月晕。月晕这一难得一见的天象,与彩虹成因差不多,高空云层结冰后,形成一层冰晶,月光透过云层,光线经冰晶折射、反射,便形成很大的彩色光圈,天津在2004年1月,武汉在2004年3月,都出现过月晕。不过我想,在青藏高原上看月晕,感觉实在奇异。1…4月的夜晚,北方气温往往还处在摄氏零下,冰晶结构的云层常是在冷暖空气相遇后生成,以后云层增厚,发展成雨层云,所以日晕、月晕都预示着风雨将至。 还好,我们已经由鸟岛踏上归程。当然,我们更不会知道,次日西宁到青海湖的路上,究竟刮起了几级的大风,因为我第二天我就乘上火车,奔向格尔木,奔向拉萨。 当然,长途旅行好处很多,你可以置身于旷野之上,看到种种奇异的天象。比如我这趟中国环线旅行,虽然没有在严格意义上访遍中国所有旅游景区(每年各地都会推出几十个新生景区),却看到月晕、地光、海上日出和山中佛光。 月晕也叫风圈,日晕后十多个小时,常常下雨,而月晕出现后大约半日,多是刮风,但并不是每次出现晕以后必定就有风雨。 鸟岛上腆肚皮的鸟 青海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280平方公里,水面海拔近3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青海湖的经典美景就是湖边开着大片黄灿灿的油菜花,远处是看不到边际的高原大湖,水面从深蓝、灰蓝过渡到天蓝,浪花层层翻卷,使得湖水又添了些银白色。 青海湖中的鸟岛在青海湖的五个岛屿之中最为出名。鸟岛的面积并不大,仅为0。8平方公里。但在每年四五月,大量的候鸟,从各地飞到鸟岛上栖息。此时鸟岛上空往往是群鸟翱翔,在局部的天空中很密集。鸟岛上的鸟都比较胖,大概是被游客宠出来的,经常是腆着大肚子,在你面前骄傲地走来走去。也有在沙滩上栖息的,熙熙攘攘地,鸟叫声很特别,此起彼伏。在过去,鸟岛上几乎都是各式各样的鸟巢和五光十色的鸟蛋,游人几乎没有插脚的地方,但现在得在观景台看鸟、喂鸟,就没有这么热闹的感觉了。许多鸟被游客喂得太胖了,也不愿意展翅高飞了。我见到最多的是鸬鹚鸟,黑色的脖子,白色的身子。 常常在图片中看到幽蓝青海湖畔黄黄的油菜花盛开,不过看黄花要等到7月。好在这个季节鸟岛上的鸟是很多的,都在产卵孵蛋。8月后,鸟就又向南方迁徙了。 如果要去青海湖和鸟岛,跟随有信誉的旅行社去那里一日游也不错,往返的交通费用是90…100元,不含门票费。现在的路况不错,返回西宁时也就晚上7、8点。偶尔参加一日游,可以节约时间、体力,遇上些有意思的人。当然,再好的一日游,也不可能像自助游那样随心所欲。 提示: 鸟岛管理处建有宾馆,附近也有帐篷旅馆。 塔 尔 寺 的 小 僧 人 (门票25元,西宁海拔2275米) 塔尔寺在藏语里是“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公元1357—1419年)诞生的地方,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侧莲花山麓,距西宁26公里。塔尔寺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60年)。据传说,宗喀巴入藏后,一直再没有回到家乡,他的母亲便在他的诞生处,修建了一座小塔。后来,格鲁派为纪念宗喀巴,修建了大银塔,寺庙逐渐成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 塔尔寺以堆绣、酥油花、壁画等闻名于世。每年农历的四月十五,这里都会“晒大佛”,仪式隆重,法号长鸣。塔尔寺也是进习佛学的地方,僧侣众多,有的年纪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