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糊、凌乱的稿纸,回到几位小说大家如笛福、奥斯汀、哈代等人的作
品中去,看看他们的开局文字是怎样的。这时,你就能更好地欣赏这些
文学巨匠的艺术手腕了。这不仅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着一个不同的人(笛
福、奥斯汀、或者哈代),而且还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我们读
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恰如在山路上跋涉,遇到一件接一件的事;
这里,只把实况按先后顺序叙述下来就行了。然而,野外环境和冒险生
涯虽是笛福的命根子,对奥斯汀来说却毫无意义。他的天地是客厅,是
闲聊的人,说的话都是镜子,照出各人的性格来。不过,我们熟悉了客
厅和个中人物之后转而读哈代的书,又会感到晕头转向的:眼前是一派
荒芜,满天星斗。此时此地,我们心灵的另一面暴露出来了——孤寂中
的无边黑暗,而不是朋辈相处时汨泪而生的温情。我们不是在联系人,
我们是在思接自然,视通命运。但是,尽管这些小说里的世界彼此不同,
它们各自的世界却是自成一体的。这些作家创造世界,无不恪守各自观
察事物的准则;尽管他们的作品有时读来并不轻松,却从不令人惶惑,
这在低手却做不到,经常在一本书里杂陈着两种境界的现实。所以,读
了一个大小说家再读另一个大小说家的作品,我们会有被人推推搡搡,
甚至连根拔起之感。总之,读小说也是一门艺术,困难,复杂。如果你
想从小说家之为艺术大师给你的一切东西之中好生受用一番,那么,你
不仅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还必须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行。
不过,朝书架上各种各样的书瞧上一眼,便能知道,称得上“艺术
大师”的作家并不多;常见的倒是,一部书根本没有要以艺术品自居。
以传记和自传为例,说的是大人物的生平,那些辞世已久、为人们忘却
的人的生平。这些书与小说和诗歌并立在书架上,我们是否因为它们算
不上“艺术”就不读,或者要用不同的方法、带着不同的目的去读呢?
我们能不能首先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读这一类书呢?有时在傍晚,
我们徘徊在一所屋子前面,屋里的灯光已经亮了,而百叶帘还没有关上,
每一层楼都显出一幅不同的剖面。这时,我们心中充满好奇,急于想了
解这些人的生活——佣人在聊大无,老爷在吃晚饭,小姐为参加晚会在
梳妆打扮,上了岁数的太太站在窗前编织东西。他们是谁?是些什么人?
他们叫什么?干什么的?他们想什么?他们有些什么经历?
传记和回忆录就是回答这类问题的。它们照亮无数座这样的屋子,
向我们交代出人之忙于日常琐事,辛辛苦苦,失败,成功,吃饭,恨,
爱,到死方休。有时我们看着看着,屋子模糊了,铁栏杆消失了,我们
感到自己在海上;我们打猎、航海、作战;我们混在野蛮人和士兵当中;
我们参加伟大战役。假如我们想留在英国,在伦敦,场面仍然会变换;
街道变窄了,房子小而挤,装着小方的玻璃,散发着气味。? 。这样,
仅仅通过从朋友到朋友,从花园到花园,从住宅到住宅,我们便从英国
文学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了,醒来时却发现自己仍然生活在今天,这就是
说,如果我们可以用“今天”这个词把这一时刻和过去所有时刻相区别
的话,这便是一种阅读传记和文学的方法了;我们可以用它们照亮许多
旧时的窗子,观察已故名人的习惯和幻想。有时我们离他们近极了,甚
至可以窥见他们的隐私。有时我们可以抽出他们写的一个剧本或一首
诗,看看在作者面前读起来效果是否不同。但这又引起其他问题。我们
必须自问,作者的生活对作品的影响有多大,根据作者的为人来解释他
们书中的观点,这又在什么范围内是可靠的。文字是如此敏感而又如此
容易渗透着作家的个性——对于作者的为人在我们心中唤起的同情与敌
意,我们究竟抵制或迁就到什么程度呢?当我们读传记和文学时,这些
问题就向我们逼近。我们必须回答这些问题。因为,在这纯属个人的问
题上,若为他人的好恶所左右,这就是致命的弱点。
但我们也可以带着另一种目的去读这类书,不是为了品评文学,不
是为了熟悉名流,而是为了刷新和运用我们自己的创造力。靠书架右边
不就有一扇窗吗?放下书向外瞭望多么令人愉快!那超然脱俗、漠然无
谓而又永恒运动着的窗外景色是多么激动人心啊:小马驹在绕田撒欢,
女人在井边汲水,驴子仰起头,发出长长的、烦躁的呜咽。任何书,大
部分不过是男人、女人和驴子生活中这种短暂的记录。每一种文学,时
间长了,都会有它的糟粕。它记录着那些用干巴无力、已经死去的语言
叙述消逝的瞬息和被遗忘的人们的生活。可是如果你喜欢读糟粕,那些
化为泥土的生命遗物会使你感到诧异,甚至非常难受。或许那只是一封
信,但它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啊!或许只是几句话,但是它使人忆起
多少往事!有时出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它带有那种美妙的幽默、哀
伤和完整性,竟好像是出自大小说家的手笔,然而却仅仅是一个老演员
塔特?威尔金森回忆琼斯上尉的奇怪故事;或仅仅是一位年轻的陆军中
尉在阿瑟?韦尔斯利麾下服役,在里斯本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所有
这些都毫无价值,微不足道;却又分外引人入胜。不时涉猎于这些糟粕
之中,发现戒指、剪刀和破管嘴藏在过去的岁月里,把它们拼凑起来,
而这时仍然有小马驹绕田撒欢,女人在井边汲水,驴子在叫着。
但是时间一长,我们就讨厌读那些糟粕了。像威尔金森、邦怕利和
玛利亚?艾伦这样的人能提供给我们的都是些半真半实的东西。我们讨
厌再去寻找那些必需的材料来弥补那半真半实的东西。他们没有艺术家
那种把握力和去伪存真的能力。即使对自己的生平际遇,他们也讲不出
完整的过程来。原来可以成为很像样的故事,倒让他们弄得不成样子了。
他们能给我们的只有事实,而事实却是小说最低级的形式。这样,我们
就产生了一种要与半真半实的东西和近似的东西一刀两断念头,不再忙
于搜寻那人类性格的细微差别,而想去欣赏更带抽象性和更具纯粹真理
的东西。这样我们就创造了一种心境,它带着强烈而又概括化了的感情,
不屑于琐细枝节,但具有某种有规律的、反复出现的节拍。这种心境的
自然表现就是诗歌。这就是读诗的时候,也就是能写诗的时候了。
西风几时作,甘雨或可期。
良人不在抱,天意妒双飞!
诗歌的感染力是那么强烈、直接,以至一时间其他的感觉都不存在
了,只剩下了诗歌本身。我们探游了多么幽深的境地,我们的陶醉又来
得多么突然,多么彻底!这里是无边无涯,无牵无挂,没有什么东西会
滞留我们的遨游。小说的幻觉是逐渐产生的,它的效果是事先埋伏好的。
可是当读到这四行诗的时候,谁又停下来问问作者是谁,或把这几行诗
编进过去的以及历代的错综复杂的事情中去理解呢?诗人永远是我们的
同代人,一时间我们的生命收缩了,凝聚到一点,就像经受了个人感情
的一次强烈冲击。诚然,这种感觉过后在头脑中向更大的范围展开,触
及到更遥远的感官,发出声音,作出评论,于是,我们就有了反响和映
象。诗歌的强烈的感染力遍及多种多样的感情范畴。我们可以把下面这
两行诗的力量和直截了当同别的诗作一个比较:
像一棵树倒下,我寻找我的归宿,
只须长记,我每日的苦楚。
再看下面这首诗,它是多么委婉、跌宕起伏:
窣窸沙漏器,光阴落无踪。
堪堪都向老,啧啧了无功。
红粉多欢娱,苍生厌残凶。
摩挲小芥粒,如世擅神通。
又如下面这几句诗那沉思的静谧:
年轻也罢,年老也罢,
你我的命运,我们生命的心灵和栖息,
宇宙无边无际,只有在那里;
命运伴着希望,希望永不泯灭,
伴着努力,等待,希望的秘密,
伴着时时萌生的东西。
再看下面这首侍是那样完备,有不可尽汲的美妙:
冉冉出天际,广寒未可栖。
碧沉星三二,皎月失迷离。
又如下面这首诗表现了极美妙的想象:
他在树林里流连,不会停步不前。
即使在万木丛中,也有人间的烈火燃烧。
一朵温柔的火苗也在跳跃,
他眼中宛若有一株
藏红花隐在绿荫深处。
只有作了这样的比较,才使我们体会到诗人变幻莫恻的手法;体会到他
有使我们既是演员又是观众的能力,体会到他有能力把手伸进角色的性
格中去,好比一只手套,要它作福斯泰夫也行,李尔王也行;体会到他
那无往而不在的凝聚、扩展、宣演的本领。
“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就是了”——这几个字道出了全部秘密,读书
之道的复杂,尽于斯矣,须知,以深刻的理解力获取印象,只是走了读
书全程的前半部。如果我们要获得一本书的全部真趣,就必须走完那后
半部。我们必须对不可胜数的印象作出判断;我们必须把瞬息即逝的东
西凝聚为一个坚实不移的印象。但是,不必立即去办,且待读事的烟尘
落定,矛盾与疑问尽消;散散步;说说话,为玫瑰摘除几片枯瓣,或者
睡它一觉。然后,突然之间,心里没有想着(大自然总是这样推动转折
的),这本书却又回到我们脑子里来了,但又有所不同。这时,书成了
浑然一体,悬浮在我们脑海的最高处,大不同于初读时通过分散的词句
体会到的了。现在,细节一妥贴到位,从头至尾,轮廓俨然;好比一所
谷仓,一角猪圈,一座教堂。现在,我们能够以书比书了,正如以楼房
比楼房一样。但是,这一比较,说明我们的态度变了;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