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现在想起来了吧?”珍妮笑着说道,“我当时第一次看这幅图的时候也和你有同样的感觉,怎么也想不起曾经在哪见过它。是帮我复原壁画的一个业内朋友提醒了我,这才让我恍然大司。”“什么骨骼眼睛的?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啊?”墩子听得一头雾水,连忙插嘴问到。“不是骨骼,是古代的古,方格的格。”我回答说,“古格王朝是西藏地区一个消失已久的古王朝。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九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十七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十六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威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威。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关与古格的历史之谜很多,至今为止最让历史学家弄不明白的就是神秘的古格王朝在三百年前的一个夜晚突然从历史上消失了,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去向不明,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艺术成就的古老遗址。”
听完我的话,珍妮继续补充道:“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提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其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而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一九九七年夏季,人们曾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的铜像,这才终于提开了‘古格银眼’之谜。这尊头戴化佛宝冠,四臂各执法器,结跏趺坐于兽座莲台,头生三眼,额上正中眼为纵目。三只眼的眼球都采用镀银的技法做成,在金黄色的铜像背衬之下银光闪闪,晶莹锃亮,这就是所谓‘古格银眼 ’,看来的确名不虚传。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总之关于古格王朝的历史之谜很多,网上也有很多有关古格的资料,如果大家对此有兴趣,不妨可以在网络上查看一番。”
“如此说来,玄经上记载的那个‘天晶石’很可能就和古格王朝有关?或者干脆就藏在古格王朝的遗迹中?”汤正阳询问到。我细想了一下,又发现了一些疑点,于是说道:“不过这里面又有疑点了。因为古格王朝的建立时间应该是在公元九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十七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十六个国王,距离今天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而秦王赢政即位是在公元前二四六年,死于公元前二一零年。也就是说,秦朝比古格王朝早了近千年的历史,那么在秦始皇的时期,他们又怎么会看到描绘有古格银眼的图案的呢?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没有古格王朝的存在啊,也就更谈不上会有古格银眼了。”
十一.进藏准备
“是啊,司南说得有道理。这其中确实有一些解释不通的地方。”汤正阳皱着眉头说,“不过,不管怎么说,这要线索已经把我们引到了西藏的阿里地区,看来我们不得不再走一次了。其中的那些疑点就让我们留在路上慢慢思考吧。”“也只能这么办了。”珍妮听完汤正阳的话后回答说,“这两天大家先分头好好准备一下,还有要做好防止高原反应的准备哦。那里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我担心这次的行动又会是一次艰辛的历程。”我接着说:“那么现在我们就把接下来的准备工作分分工。墩子,你负责安排埋藏的交通和食宿,当然此次行动的急救药品和医疗器械也要落实好;阿豹和汤正阳负责准备各种进入西藏阿里地区进行探察的设备和物资;我和珍妮负责收集和学习藏地简单的语言、风俗和文化,以便到了那里可以和当地百姓沟通交流。”众人朝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大家一早就根据先前的安排,各自前去准备各种埋藏所需的准备工作。我和珍则来到了图书馆和书店,抱回了不少关于西藏历史、物理、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等相关的书籍资料,一边阅读,一边在笔记本上做了相关的记录。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是自然风光之旅、生态环境旅游的理想之地。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因此也被称为西藏高原。
藏族的衣着服饰多姿多彩,并有地区差异。藏袍宽体长身,大襟广袖,是西藏最常见的衣着。农区多以氆氇为袍料,或用呢料、绸缎、棉布等;牧区则多穿皮袍,也用氆氇等料。藏袍多沿领边、袖口、襟边、下摆等处以彩色氆氇、绸缎或水獭皮镶边。农区妇女夏季穿无袖袍服。藏袍都特别长,穿时须于腰际提起,用带束于腰间。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出右臂或双臂,需时再穿上。夜晚睡时,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方便实用。藏袍之内着衬衣。男子习惯着纯白、黄、褚等色;妇女则穿各种鲜艳色彩,腰前系以彩色“邦典”。袖子都比较长,平日结起,一有聚会娱乐,彩袖挥扬,五色眩目,正所谓长袖善舞!藏族的帽子种类很多。一般情况男女均戴呢制礼帽、金丝帽,牧区还喜戴狐皮帽。藏族惯穿长靴,靴底多用牛皮,靴筒上拼绣各种彩色花样,美观大方。饰物多用金银制品、松耳石、琥珀、玛瑙、翡翠、珍珠、象牙等贵重珠宝。妇女头饰样式不一,较有名的是“巴珠”、“巴果”;辫缀金银珠玉,身佩“噶乌”(护身佛盒),戴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每逢节庆,妇女们衣呈五彩,环佩叮当,美丽端淑,别有风韵。男子尚佩刀剑、戴耳饰手镯等。旧时,俗官有按官级制定的官服,僧人有按僧规穿着的袈裟,等级森严。而今的西藏,在保持传统服饰的同时,各种款式的运动装、西装、夹克衫、羽绒服、旅游鞋、球鞋等也受到广泛欢迎,衣着时尚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西藏的传统民居,大体可分为帐篷型、碉房式、干栏式、上栋下宇式几种。帐篷是西藏牧区的传统民居,按质料、用途、形状、规格的不同分许多种,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是牛毛帐篷。牛毛帐篷是用牦牛毛织物拼接缝制而成的,质地粗厚,堪御风雨。通常用一根横梁、两根撑杆撑起中间,四周四边牵拉出合适高度,帐脚用桩橛、羊角之类牵引固定,便大功告成。拆卸或支撑,不消半个小时便可完毕。帐内,炉灶纵向坐落在中央,后面多有简易佛龛。佛龛一侧堆放着的小麦、青稞、酥油和奶渣,被垒成一道矮墙;另一侧是卧具、皮箱、袍服。进帐后,右侧为上座,来的宾客被迎坐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西藏牧区各地以土木房屋为标志的定居点日渐增多。在拉萨老城区,古老民居主要是石块垒成的碉房。这些碉房多为平顶式楼房建筑,中间是天井,四周为房间,沿边有走廊连通;外观下宽上窄,呈梯形,下部的石墙厚达1米。屋顶是平台,人们常在楼顶敬神、娱乐、散步和眺望风景。昔日的贵族府邸,主楼高3至4层;平民住宅多为两层或 3层,三五户甚至几十户同住一个院落。潮湿多雨的墨脱、波密、米林等地,住屋都采用干栏结构,楼板离地面距离一米以上。格局为正方形,门朝东,窗向西,门外有一阳台。林区附近,多以原木构筑木屋,也有下面砌石墙,上面用木板盖顶的,屋顶上往往压很多石头。在帕里,则流行用石块垒砌平板房,黑瓦白墙,错落有致。上栋下宇式民居是西藏西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地区最常见的形式,均为平顶。近年来西藏牧区兴建的定居点房屋也多属此类。平房居多,楼房较少。墙体主要有石砌墙、板筑土墙两种。因各地情况及条件的不同,此类民居规模不等,简繁不一。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拉萨为代表,西藏东部、南部城镇及其近郊农村开始时兴一种有独立院落、房屋四周栽植花草的新式民居建筑,游人称之为园林别墅式建筑。房屋建筑有平房也有楼房,式样美观,色调明快,宽敞舒适,采光良好,给排水及供电系统完备,既保持着传统藏式民居建筑的特色,又有所创新,因而广受欢迎,日益增多。
藏族居于青藏高原,地处高寒,山高谷深,造成交通运输方面的许多困难。一般外出多骑骡马,也有骑牦牛的。运物则靠牦牛。牦牛驮物不但在平地行走自如,且爬高山如履平地,登四五千米高寒地区而不惧寒冷和空气稀薄,故有“高原之舟”的美称。农区运输多靠骡帮和驴帮,过河则靠桥梁或牛皮船。桥有铁索桥、悬臂桥、藤圈桥、溜索等。
十二.航班
看了一些资料后,我和珍妮收获颇多,其他人也是一直到傍晚才陆续回到我的住处。经过一天的忙碌,墩子已经把埋藏的火车和航班时间以及路线都弄清楚了,回来和大家商量并制定具体的行程和线路安排。由于前几次的行动中,我们有不少的探险工具和设备都已经丢失,所以这次阿豹和汤正阳又从商店飞翔回了一些设备做为补充,同时一些杭州当地没有的设备阿豹也联系了香港的朋友,让他们帮忙尺快人国外购买到并快递过来。经过了这一天的忙碌,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获,各种准备工作已经紧锣密喜的迅速展开了。
一周之后,各项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汤正阳和阿豹已经购置了众多先进实用的埋藏装备,除了一般的户外服装鞋帽、绳索刀具、照明炊事用具,还从国外购买了先进的无线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