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的爱和深深的情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褪色的是信纸,留下的却是美好的回忆。虽然电话问候很快捷,但家书能更好的倾诉感情,交流和沟通,不会删除,不会丢失,能很好的保留下来。
常常在空余的时候不用面对冷冰冰的电脑,我会用笔写写日记,抒发自己心灵的某些感触,或喜,或忧,或快乐的生活。
(羽儿)
第四卷 沟通方式4、电脑写信的好处
电脑写信的好处
用笔写信感觉上很温暖很亲密。可是,我的字写得实在是奇丑,所以常常是一提起笔自己先羞愧起来,虽然是发誓一定要练出一手好字,帖子也买过不少,但总是没有常性,因此,多年下来根本就不见半点长进。近几年,有了电脑以后,我发现,同样是经过我的纤手,不同的操作方式,书写出来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自己就像是变成了千姿百媚的模特,拂出了风情万种。给家人,来个楷体,打印的,多漂亮。给报社,来个宋体,多清爽……关键是,再也没有人嘲笑我了,再也不会出现把我千辛万苦写出的稿子看也不看就扔进垃圾堆里了。我现在已经完全不会用笔写信了,我甚至偏执地觉得签几个字都很别扭很有损形象,我已经习惯于把自己包装得严严实实了。不过,有时候我又会想,键盘上的随心所欲,无所不为是不是同时也换来了一种情感上的很深疏离呢!
(蓓娜)
电话
现在几乎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电话。电话本是一种交往通话的工具,但使用它的是人,于是它传递着人的信息、人的情绪、人的心情。于是又有了激情电话、火速电话、骚扰电话等等。你睡得美美的时候,突然撞进一个打错了的电话,你扫兴不扫兴?你和心上人聊得正欢时,进来一个老板电话,你的心情会怎样?从电话中窃取经济情报
工作的很大部分时间都与电话有联系,时间长了,凭经验可以很准确地辨别出电话的来源,比如猎头的、保险公司的、潜在客户的、各类推销员的。大凡很理直气壮地找某某总经理或负责人,又具体说不清楚姓名的,一部分来自保险公司,另一部分可能来自推销员;凡先报出一个听不懂的英文公司的名字,然后很快速、模糊地说有一个可行性项目需要找相关负责人,问出名字后又立即挂断的,可能来自猎头公司。
我是一个特别容易接触的人,任何一个有化学反应的陌生电话,我都可以很熟地与对方聊很久;我也是一个特别容易套出话的人,三下两下,对方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公司的底细。不知是否属于一部分上海人的崇洋媚外的原因,如接听一个说外语的电话,我会格外的礼貌与耐心,当然除了一些故意说英语的本地推销员。
有一次,接到了一个想来我公司招聘的老外的电话。最终也没听清楚他的背景、学历、经验如何如何,就俨然像对待潜在客户一样,细致地介绍了公司的情况,目前的客户群、我的学历背景、在公司工作的情况等等,以至谈得非常投机,最后,很自然地交换手机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并且约定了见面的时间。
见面是利用了中午午餐时间,他拿了一本A4的笔记本,以他面试我的方式结束了这顿压力很大的午餐。他很技巧地询问了我许多有关公司情况,了解了我对目前生活现状的看法,对行业的理解。他的笔记本上记载了公司的结构、负责人的姓名与国籍及最近董事会的调整等等;而我的脑中完全都是他的提问和我的答案。下午回办公室后,总感觉有些不对,原来对方这么轻易的用一顿便宜的午餐换取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到底是没经历过风雨啊!
(风远)
第四卷 沟通方式5、千万别让我猜你是谁
千万别让我猜你是谁
除夕深夜12点还差几分,电话铃就响。
拿起话筒一听是个似曾相识的女声。
“新年快乐!猜猜我是谁?”对方倒是好兴致。
我对这个女声只有个模糊的印象,实在不敢妄下断论,于是含糊的想避开话题:“没到12点就开始拜年啦!”
“猜到我是谁了吗?”她显然不准备就此放过我。何必这么自信呢?就这么肯定我能把她的声音牢牢印在心上?我在心里大大的叹了口气。
“你猜呀!”她这样多说了几句,我便觉得越听越耳熟,于是脱口而出:“你是凌嘛,我怎么会不记得?”
“我是媛。”她的声音从沸点降到冰点。
电话匆匆结束,彼此都很无趣
就在这时电话铃又响。
“好久不见,新年快乐呀!”一个男声爽朗得很。
“你是谁?”虽然我几乎肯定他就是高中时的朋友潘,但因为有了刚才的教训,加上好几年没有联系,所以不敢造次。
“你最近忙不忙呀?大家都说你失踪了呢。”他倒是不理会我的问题。
“你到底是谁?”有着刚才草率的经历,我对自己的听力开始有了怀疑。
“你怎么了?连我的声音也听不出来了?”
“我听不出来,你到底是谁?”一个“潘”字就快脱口而出,可是又活活梗在喉咙里。
“我是潘,看来你已经把我忘了。”又是一个由沸点到冰点的声音。
当电话铃第三次响起时,我觉得自己的神经紧张得都快崩断了。
好在,这个温和的女声没有叫我猜她是谁的要求。在祝我新年快乐后,她谈起了今年春节晚会的无聊。这个轻松的话题正对我的胃口,于是我们从春节晚会说到了过年前的股市,又从股市说到了房产,一个小时以后我们决定初七的时候搞个朋友聚会。
“我通知珏,你通知芳,好不好?”她和我商量。“什么珏?什么芳?”我开始有种不好的预感。
“你不是琪吗?”她的声音也开始紧张:“你的电话号码不是6517……吗?难道我拨错了号码?”
咕咚……我晕。
(发条)
你所打的移动用户已关机
我有一个事业上很成功的朋友,他娶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太太。那个女孩外表并不十分出众,甚至可以说是平常。我们问他理由,他说:“很多时候她都很善解人意,我们热恋的时候她打电话给我,总是在晚上十点多钟。那时她还是一个在校念书的学生,又不好意思在宿舍楼里跟我煲电话粥,就总是走很远路,走到校门口的公用电话亭打。我问她,“‘那么晚跑出来打公用电话,不害怕吗?’她说不怕。”
后来天冷了,冬天的夜晚,我听见她的声音,觉得很暖。我问她,冷不冷?她说不冷。
没有急事,她不会在白天打电话给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白天你很忙,不会认真听我说的,所以我也不烦你。我十点钟打给你,你也应该应酬完了,就不会敷衍我了。
我呢,我有男友,但是我最不愿意打他的手机。因为我最怕听到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移动用户已关机。”
彬彬有礼的拒绝,透着一丝狠。
所以,关门关窗与关机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代表一种姿态,等待被敲响的姿态,而后者,是明明白白的拒绝,一点回旋没有。
我自己也没有手机。没有手机的原因是我太喜欢手机,偏偏这玩意儿不断的背叛,它的不停进步愈发显出我的一成不变来,我无法遏制自己的喜新厌旧,只好没有。这是一种消极的抵抗,抵抗诱惑。所以,空即是色。
人也是怪,以前没有拷机手机的,照样过日子。现在有了那么多工具,别人不愿意让你知道他在哪里,不回电,或者关机,照样找不到,有也等于没有。
(走走)
第四卷 沟通方式6、手机
手机
我们最早看到并且认识手机,是在二十年前的西方电影里。当我们这座城市几乎要“人手一机”时,它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手机是一种工具,手机也是一种时尚,手机还是一种性格的印记,甚至也是一种人文环境的污染。手机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朋友之后,缩短我们距离,也给我们带来了噪音。女孩子们胸前挂着拖着林林总总的小玩意儿的手机,男孩腰间别着睡在皮套里的手机,都是风景。可在公交车上、地铁里、餐馆中等等公共场合,叽里哇啦地辟情操、谈定单、聊股票、扯家常,就是手机带给我们的“过分因素”了。据说美国正在呼吁一种有关手机的法律,谁在公共场合发出手机“噪音”,将受到法律制裁。如此话题,拿过来聊聊,也许会有点意思。手机述说的“性格”
某日下班后,领导要我通知办公室的同事明天一早开会,于是我开始一一给他们打电话。
A的手机24小时开机,态度之好堪称典范。一个电话打给他,几声铃响后便听到他神清气爽的声音,通知他实在是方便。
B的手机经常玩飞线游戏,人到办公室手机便飞到办公桌上的电话上,回家手机便飞到家里的电话上。给他打电话,通常会听到“转接中,请稍后”的声音。不过无论如何,通知他终究不是难事。
C的手机只要一进家门便关,一直要到第二天出门时才重新开。拨他的手机果然传来机械的女声:“对不起,你所拨打的电话现在已关机,请稍后再打。”好在我和他熟,有他家里的电话,改拨家中电话,果然是他接的,也算是通知完毕。
D的手机倒也是24小时开机,不过只要他身边有电话,手机对他来说就只起个来电显示的作用。一个电话拨给他,铃响两声后便传来盲音。挂机等待,果然几秒钟后他的电话便来了。
E的手机24小时不开机,找他必须先打CALL机,若是身边有电话他的手机仍然可休息,只有在路上他才用手机回电。于是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