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部分印度遇丐帮
刘少才
遭遇小丐帮
在印度,贫富之悬殊,对比之强烈,实属世界罕见。印度自古多寺庙,但无法考证什么时候多起了乞丐,逛街时让你寸步难行的就是“丐帮”,不论是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孟买这样的大都会,还是那些名不见海图的小港,不管你走到哪里,总会有一群一群的乞丐如影相随,别说下地观光,就是遛马路也提不起兴趣。
你别看印度的沿海城市也有不少高楼大厦,但大厦之旁却常见到穷人搭建的破窝棚和沿街摆卖的破旧物品,街上大卡车、小汽车、公共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牛车、三轮车、手推车、牛群和行人挤在一起,互不相让,争路而行,满街混乱。走在街头,你会忽然被一两个小乞丐拦住,他们有时甚至会紧紧抱住你的腿,或挡在你的前面,使你寸步难行。这些小乞丐的年龄大都是七八岁十来岁。看着他们那脏乎乎的小脸和可怜兮兮的样子,确也让人怜悯。没有经验的船员这时就想到了中国传统的扶弱济贫,慷慨解囊,当一回好汉,把好事做到国外,于己于国都是一件风光的事,但在这里你做了好事善事,马上就会“呼啦”地围上来一群“丐帮”弟子,除了孩子还会有老太太,甚至还有三四十岁的妇女。这些成年妇女也许是走路时临时赶过来凑热闹的,并非以行乞为职业,因为她们头上都有一块头巾,仅露着半个脸,羞羞答答的。面对眼前一片手臂,你简直是无可奈何,又无所适从,这时附近如果有警察,或有在中国船上作业的码头工人,他们就会马上过来帮你解围,否则你只好三十六计逃为上。事后想想,一个堂堂的中国海员突出重围逃窜的狼狈相,该是多么滑稽可笑。我因为在孟加拉国吉大港有被“丐帮”围困的经历,所以有一次船到印度东部的维沙卡帕特南港,我们上岸后遭到“丐帮”围困时,我就趁机“突出重围”,而几位水手回船时却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原来他们遭遇了“丐帮”弟子的群起而攻之:几个男女小乞丐伸手要钱,这几位水手不但没有给,面对这些烦人孩子,一个山东大汉反而跺脚想吓唬他们,谁知惹恼了他们,他们就用石头、砖块做武器,向水手们投掷,那场面不亚于我们在电视上常看到的巴勒斯坦群众向以色列军警投掷石块。别说那石头、砖块砸在你的身上、头上,就是你遇到这样的事,鼻子不气歪才怪呢。
名副其实的“丐帮”
印度大约有6亿至7亿穷人(全国总人口已超过10亿),到底有多少乞丐无法统计,行乞的方式有多少种,就更没人能说得清了。
有些乞丐身着宽大的服装,脸上和手臂涂着厚厚的化妆品,有的打扮成美女,有的涂抹成妖怪,有的又装扮成怪兽。他们三五成群,手里提着寒光闪闪的刀枪棍棒及月牙铲一类兵器,整日在炎热的太阳下东游西逛。饥渴时就到附近的店铺讨点吃喝,累了随便找个阴凉的地方倒头就睡。不看他们的打扮,就凭那些凶器,也会使你提心吊胆,来个惹不起躲着走。可是在印度的大街上,可真应了我国那句俗话“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除非你不上街。当我们躲不过去的时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手中的家伙都是徒有其表,原来是些银粉涂就的木制兵器。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丐帮”,他们讨要的方式与少年乞丐不同,他们只要往店铺门前站成一排,像和尚那样伸出右掌低头叽哩咕噜地念着咒语,不怕你店主不出来施舍。据当地人说,他们念的咒语都很损,如让你开业破财、出门遭车祸、有女嫁不出去、生孩子没屁眼、老婆偷人养汉……总之都是倒霉的事。为了尽快打发他们走人,不至于影响营业,店主就得塞给他们几个卢比或食品之类的东西。
第五部分恼人的“鬼怪”乞丐
在店铺前站成一排的行乞方式还算文明的。有一种装扮成鬼怪的单身乞丐专门吓唬那些小孩子,就有些缺德了。一个带着小孩的中年男子上街,早被鬼怪乞丐瞄上了,他本人并不知道。当他的小孩“哇”的一声大哭后,这名男子回头一看,一个恶鬼手持狼牙棒在孩子面前龇牙咧嘴,狼牙棒在孩子面前晃来晃去,孩子哪有不受惊吓之理。这名男子只好搂紧孩子,赶紧摸出几个卢比塞在“鬼怪”手里才算了事。看来,当地人对化装的乞丐也很发怵。
有人说,麻烦多多,到印度就不要下地了,但管事有时必须下地买菜以补充船上伙食。有一次我们几个伙委会成员陪管事在市场上与一个卖菜的中年妇女讨价还价时,一回头吓了一跳,原来身后站着三个手持“凶器”的“鬼怪”,四周已站满了围观的人。三个“鬼怪”已将我们围住,此时,走是走不了了。只见他们身穿长袍,身后撅着“尾巴”,胸前有两个圆鼓鼓的“乳房”,嘴里伸出半尺长的血红的“舌头”,并各有尖利的“獠牙”,手里提着鬼头刀,边跳边哇哩哇啦地咒着什么。管事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仍与摊主讨价还价,为首的“鬼怪”见我们不理不睬,抓起眼前的一把菜狠狠地摔在地上,然后用脚踩碎。有些恐惧的卖菜妇女偷偷向管事伸出两个指头,那意思是你赶紧掏两个钱把他们打发走吧。管事一看,入乡随俗吧,掏出两个卢比递过去,“鬼怪”竟然不收;那个妇女又伸出三个指头,管事一看,干脆掏出五个卢比,“鬼怪”还是嫌少。这时大厨实在是忍无可忍,他一把摁住管事掏钱的手,面对“丐帮”大喊一声:“nogood,ontoff!”(不友好,滚!)几个“鬼怪”被震得一愣,我们几个人趁机用力推开人群,扬长而去。小服务员边走边嘀咕:“惹恼了这帮地头蛇,可有我们的好果子吃了。”我们走出好远再回头一看,这几个怪物也没追赶,看来任何鬼怪都是怕人的。
第五部分庄稼汉离婚记
汪新华编译
菲律宾有一位庄稼汉与老婆结婚已逾10个年头了。这3000多个日日夜夜,庄稼汉觉得自己就像生活在阴曹地府。每天起早贪黑地在田里干活,累得半死不活回家,还要自己做饭、刷碗、洗衣服。这还不算,和老婆呆在一起时,得忍受她的冷眼和无休止的咒骂。夫妇俩没有一天不拌嘴,而且常常由口角发展成大打出手。
庄稼汉实在无法忍受了。于是,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求助。
“我要跟老婆离婚,”他怒气冲冲地说,“我的血都快被榨干了。再这样下去,迟早要被她气死。”
“你是当真的?”好友问,“还是只是发泄一下怨气?这10年来,你可没少讲这码事,还不是照样挺过来了。”
“这次我是认真的。”饱受折磨的庄稼汉说,“我不但要离开她,还要让她尝尝被抛弃的痛苦滋味。这样的话,我心里才会平衡。你认为怎样?”
“如果你真是下决心了,我倒有个好主意。先把她当皇后一样供养两个星期。一旦她被你的一流招待惯坏后,你就马上跟她离婚。这样她受到的痛苦会更深。”
“妙极了!”庄稼汉满心欢喜,“就这么干!”
接下来几天,事情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庄稼汉真把老婆当皇后侍奉。他对她是有求必应,她的每一个愿望都被他当命令来执行。两人在一起时,尤其在就餐时,他更是殷勤周到,无微不至。
一个月过去了,夫妇俩却还在同一个棕榈树屋顶下厮守。听不到吵嘴声,也不见了往日的拳打脚踢的场面。似乎和熙的阳光终于照到了他们的家园。
庄稼汉的好友大感惊讶,他想探个究竟——自己的完美计划怎么就黄了呢?
“哦,不,不,我现在不想离婚了,”庄稼汉微笑着向朋友解释,“我就是按照你交待的去做的,把她当皇后看待。没想到,她反过来把我当国王来伺候。这样的老婆,我上哪儿找去?”
第五部分感受以色列的高科技农业
朱永旗
不久前,记者随国家计委综合农业考察团赴以色列考察,颇有感受。以色列的高科技发展之快早已超出了产业界权威人士或经济类报纸狭隘的视野。正如美国《新闻周刊》一篇文章所说:牛奶与蜂蜜之乡已经变成了高科技与金钱的国土。该文的副标题也对此赞不绝口:硅谷在美国国境之外只有一个真正的劲敌——以色列。
今天的以色列比以往任何时间更加把鼓励开发高科技看作是全国面临的最大挑战。
以色列每年出书2500余种,人均读书和出书数量比世界任何国家都高。以色列的劳动力已被公认为处于世界上教育水平最高层。过去几年来到以色列的880万移民中,大多数有技术专长。
20世纪90年代初,以色列总理拉宾给以色列高科技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时他提出,是该把以色列的精英们请回国的时候了。为此于1995年成立了一个以当时总理办公室主任为首的委员会。拉宾不仅看到了当时对人才的需要,也看到了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在全世界涉及高科技产品和经营通讯软件、医药与工程的公司眼里,以色列已成为科技产业的一个研究与开发中心。由于它们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因此也助长了对高科技人员的需求。英特尔在以色列的公司,1995年每个职工的平均年产值为27万美元,这一数字会使世界上任何高科技公司感到丢脸。
在以色列,无论你到哪里,都有高科技;而在许多国家,有高科技的地方,都有以色列的高科技。
而更令人称道的,是以色列的农业。在建国后仅仅一代人的时间里,以色列的农业产量就增长了12倍,在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3%的情况下,农产品出口值已超过10亿美元,而这些成就都是在土地和水资源没有增加的条件下取得的。
水危机逼出来的灌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