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无敌前传-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非常赞成主席地看法。

原子弹是要使用,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条件,只能使用在交战战场上。”

赵天赐马上表示了同意:“不错,我们现在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到现在,我们的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470亿元,当然这是龙币强行贬值之后的数据,不过,仍然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啊。

而且,按照目前的局势看来,苏联已经准备在乌拉尔地区动手了,我们今年的军费开支恐怕得突破600亿元。

让龙币继续贬值,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但尽快结束战争是必需的。

所以,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我第一个表示赞同。”

会场上一时陷入了宁静,所有人都在沉思。

我看了看四周,然后说道:“既然这样,我们就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

一是魏长安,你亲自跑一趟意大利,争取意大利的拉涅尼亚政府以及那些三心二意的财团靠向我们中国,至少也要继续保持中立,绝不能让他们与美国人走在一切。

二是,我们必须尽快在战场上取的胜利,在关键战役中使用原子弹。

我想,现在应该讨论一下在哪些地方使用原子弹,其余的事情先放在一边吧。”

说完后,我看向总参谋长叶飞,他立马说道:“目前我们在三个地方可以使用。

一是在北非,对美军保用,二是在法国,三是在乌拉尔地区。

我建议是在乌拉尔地区和法国使用原子弹。”

李长山也点着头说:“对头,在北非,我们已经稳住了阵脚,准备开始实话反击,基本上可以保证全歼巴顿那瓜娃子的第三集团军,没有必要浪费。

但在法国,我不同意。

再啷个说,法国还是我们的盟友,在他的国土上使用原子弹,千万的后果太严重了。

所以,我建议在乌拉尔地区,苏联军队一发动进攻,就用原子弹打他个狗日的,一锤子把他砸死。”

叶飞想了下说:“我同意,苏联地域广阔,人口也足够多,加上苏军现在被德国武装和训练,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按照常规的打法,这会仗会持续很久,我们的财政还真的很难支撑。

就这样,用几颗原子弹,一下子就解决他们的问题。”

我笑了笑也附和着说:“就是,反正他们那块地方也是地广人稀,用原子弹轰炸后,也产生不了多大的后遗症。而且,一旦我们在苏联战场上以雷霆万钧之势,摧毁苏军的攻势,那么对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国家都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力。

希特勒肯定会惊慌失措,我倒是很想看看他的样子。

艾森豪威尔?我也很想了解他知道原子弹用于战场上的真实效果后的想法。

意大利的拉涅尼亚嘛,到时候就由不得他还想保持中立了。”

说完后;我心中不由升起一股〃原子弹在手;天下我有〃的豪情。

第二百七十九章 … 北非战役结束后的美国

中国最高统帅部决策处在作出了可以在一些重要战役中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后,总参在制订战役计划时,就显得非常轻松和大胆了。

10月24日,中国远征军北非司令部下达了立即展开对美国第三集团军的合围歼灭战以及对第六集团军进行击溃的命令。

这个代号为“沙漠风暴”(由我亲自命名)的作战行动,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对美军来说则是一个空前的记录。

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拥有12个师,其中包括3个装甲师、523万人。

而与其对峙的则是中国远征军4个装甲师、8个机械化步兵师以及在意大利军队搬走后,从后方加强进来的2个装甲师和4个野战步兵师,总兵力到达了18个师近30万人。

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远征军埋伏在奈雷塞山的装甲和机械化部队突然杀出,轻松地击溃了留守在瓦津和雷马达的美军部队,从而切断了第三集团的退路。

巴顿心急如焚地率领主力立即掉头,准备重新夺回这两个地方,打通退路及补给通道。

但在其对面的中国机械化步兵师,则以更优秀的机动能力,将其牵制在耶夫兰。

随后,中国远征军的强大的地面部队迅速地从四面合围过来,将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包围在耶夫兰、基克莱、比尔盖奈姆、沃提艾、舍克舒克和津坦之间的方形区域。

巴顿被围立即在欧洲盟军司令部引起了地震艾森豪威尔立即要求第六集团和第一集团军向其靠拢,但来自参谋长联席会议的马歇尔上将则立即指出:在后勤补给线随时有可能被中国的空中打击切断的情况下;继续向利比亚派增援解围部队;纯粹是找死。因此;他建议;让第六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立即撤出北非;并强烈要求艾森豪威尔将作战部队集中到英国去。两个互相矛盾的命令,让在北非的美军无所适从。

从隶属关系上来讲,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相当于中国地总参)都有权力全力北非的美军。

这导致了古今战史上令人喷饭的一幕:第六集团军决定奉艾森豪威尔之命,南下接应巴顿地第三集团军;而第一集团军则决定听从老上级马歇尔上将的命令,从阿特拉斯山的上高原撤向西撒哈拉。

于是,在沿海一带的中法联军立即切入这片空地,实际上也顺势完成了对美国第三集团军的合围。

在空中打击下,巴顿的第三集团军损失惨重,而此时他的部队还没有与中国远征军的地面部队进行大规模的直接交火。

巴顿也终于第一次感到了危险及无力。

大规模交火从10月26日开始,双方的上千辆坦克在北非地沙漠上进行了殊死较量。

这不仅是双方甲与弹的角逐,更始双方人员素质的比拼。

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大陆军建设的中国,在装甲部队的投入上要远远超过美国。

因此,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明显的一边倒地态势。

眼见取胜无望的巴顿,已经完全放弃了他那“虚伪”地与士兵们同甘共苦的作风。

终于撇下自己的士兵,率两个精锐的装甲旅,向西发动强烈攻击,准备突围而去。

但在提吉这个小镇上,却被2辆中国34式主战坦克给堵截了整整十个小时。

这两辆34式主战坦克,充分利用自己的机动性,借助地形、建筑的掩护,并在车体及炮塔上堆积沙袋。

最终完成了坚守提吉的任务。

巴顿率领逃亡的这两个装甲旅,不仅没有打通逃路,反而被击毁了48辆坦克、35辆装甲车辆。

10月29日,天亮后,由于争取了宝贵地十个小时,远征军在雷马达的一个装甲师终于及时赶到了提吉,并在这里展开了对美国装甲旅的歼灭行动。

巴顿立即再一次抛下自己的士兵,带着不到一千人的车队仓惶向沃提艾逃去。

而从阻击阵地上追击地仅仅是一个排的中国步兵。

他们搭乘四辆吉普和一辆卡车,用手中地武器拼命向逃跑中的美军开火。

见到如此少的追兵,追击数量、装备均占绝对优势的美军,巴顿的“荣誉”感再一次爆发了。

他愤怒地要求车队停下来,转身消灭消灭只有一个排的追兵。

但已经被中国军队打得完全没有斗志的美军士兵。

并没有听从自己将军的命令,反而加大了油门逃窜。

已经失去理智的巴顿跳下车。

掏出手枪,准备再一次以身作责,示范给逃跑的美军士兵们,看看他们的将军是如何“勇敢”地阻击中国人的。

却不料被一名中国士兵眼疾手快地一枪结果了性命。

由于补给线一直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中;加上中国空中打击的不断努力;使第三集团的补给始终处于时有时无的状态。这在进行全集团军投入的较大规模的战斗中时;其暴露出来的弹药‘零部件不足的情况;就显得非常明显了。留在包围圈中拼命抵抗的第三集团军参谋长;在经过三天的激战后;终于明白:在优势的中国装甲火力及空中打击下;任何抵抗都是徒劳的;因此;在10月30日;第三集团军的参谋长;率领残存的约十万美军向中国投降。第六集团军的遭遇也相当可怜,从10月25日,全集团军向南突击开始,经过2天2夜的连续行军,第六集团军终于从加夫萨…加贝斯一线到达了杰法拉平原一带。

不过,由于遭受了海面上中国护舰(看不到,被水印遮住了)载机的打击,使第六集团军不得不紧急规避向内陆,并将集团军司令部设在了泰塔温。

10月29日,在一个小时内就接到第三集团军的第七封求救电报后,克鲁格终于在补给还未充分完全之前,就下令加速前进。

但在布拉迪亚卜山脚的公路上,却遭到了令克鲁格终身难忘的一次失败。

10月29日上午10时,美国第2骑兵师(没有马匹,全部装备的是坦克、装甲车辆等,纯机械化师)在路过山脚时。

却被突前侦察的一名特种部队士兵谭秉云阻截。

谭秉云一人一枪加上三颗手雷,利用娴熟的战术技巧,过硬的反坦克身手。

借助地形,将该师阻截了整整八个小时!(仅以此节献给我们伟大地战斗英雄谭秉云。

1951年5月24日,朝鲜战争中,志愿军27军某部部班长谭秉云,一人、一枪、3颗手雷,巧用地形,凭借自身过硬的反坦克技术,竟将美国的骑2师堵截整整8个小时!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恐怕也会是后无来者。

正因为超级战斗英雄谭秉云地孤身战斗,使美国的第六集团军无法及时赶到提吉。

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巴顿被一名中国士兵杀死,也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第三集团军投降。

在明白自己已经无法挽回第三集团军后,克鲁格立即率第六集团军回撤。

不过,此时在突尼斯北部的中法军队已经开始进攻加夫萨,而中国海军陆战队也已经向加贝斯港发起冲击。

接到消息后的克鲁格更加惊恐万分,他可不想步巴顿的后尘。

于是便亲率第2装甲师、第4机械化步兵师,率先向加贝斯方向狂奔而去。

不过。

却于10月30日被中国海军舰载机发现,随即到来的俯冲轰炸机群将车队炸得七零八落。

克鲁格大难不死,汇集起残余部队,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