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中有大部分是被空军和陆军航空兵的飞机杀伤,但中国的机械化步兵师的强大火力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次战斗,402师与航空兵力密切配合,阻滞了第二波和第三波攻击日军对金化的第一波日军的增援,为512师和增援的322、323机械化步兵师在塔巨里组织防御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虽然402师也损失了全部的卡车、三分之一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战斗减员也达到八千余人,但其所取得的辉煌战果着实让陆军高层赞赏。巴浦里战斗也成为经典战例列如国防院校的必修课程。
第一百九十四章 … 日本的战车师团
巴浦里战斗不仅给予日军重大创伤,更重要的是迫使第二波和第三波增援日军无法继续北上,使第一波日军的攻势因伤亡太大而不得在在金化停了下来。在塔巨里的中国军队为了死死地卡住日军北上的通道,在金化与塔巨里和昌道之间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防线,并为优势的炮兵部队标定了各个区域坐标。
而中路的第一波日军此时剩下不足6万人,在火力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军队面前,已经基本失去了进一步前进的能力。402师在突围后,也接到上级命令,在塔巨里附近接受人员增补和各种给养后,伺机从侧翼对增援的日军发动进攻。而在伊布里的中国军队也开始撤到昌道,为此,在太白山域的511师想避免两面作战,也跟着退到金刚山,并与320、323师一道构筑起了金刚防线。
巴浦里战斗给日军指挥官员造成了极大震撼,他们结合战争一开始时,攻击日军所遭受的重大杀伤,让朝鲜南部的日军高层感到了恐惧。尤其是指挥攻击日军的高级军官已经感到继续进攻,除了带给日军更大的伤亡外,不会有任何效果。他们联名向白川义则大将发电,希望大将能够停止这种“自杀”式攻击,而充分利用朝鲜南部的庞大地下工事群。并认为,在机动、火力、防护均无法与中国军队对抗时,只有借助地下工事群,才有可能将大量的中国军队牵制在朝鲜。而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甚至还特别说明:即使这样,也无法阻挡中国军队最终占领整个朝鲜。
深知日本现状的白川义则立即去电,要求各部继续不顾伤亡地发动进攻。他心里很清楚,只有这样持续地给中国军队强大的压力,才会使中国军队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扭转战局,才能将中国军队攻击日本本土的时间拖得更久。虽然前线日军将领非常清楚继续攻击的后果,但上级的命令也使他们不得不服从和执行。于是,在5月21日清晨,三路日军又开始被他们的上司驱赶上了战场。
当然,为了减少日军士兵的伤亡,白川义则经过仔细思考和权衡后,也让三个战车师团加入到进攻中。他认为,虽然朝鲜东部的山地并不适合大规模的装甲集群作战,但日军大量装备的轻型坦克和战车在山地作战中仍有相当优势。对比中国机械化步兵师所装备的大量坦克和装甲战车来说,虽然性能上无法与之抗衡,但总能从某些没有装甲力量的地区进行突破。而且日军的战车师团无论装甲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如中国的装甲部队,还不如投放到中国机械化步兵师对面,也许还能有所斩获。
东路日军在得到第二波攻击日军的增援后,开始向北迅速推进,但却受阻于南江。南江虽然河面不宽,但却水流湍急,而日军严重缺乏冲锋舟之类的机动船只,扎的木排也因全靠人力而很容易被冲走。江对岸是320师的两个营,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对日军进行了半渡而击。陆军航空兵的攻击机群不断地在江面上空用机炮、火箭弹对江面上缓慢划行的木筏进行攻击。在南岸的日军集结地,空军轰炸机群进行了密集轰炸,不断地将日军士兵的碎肢烂体抛上空中。而北岸的中国军队则静静地守在阵地上,象打猎一样,将侥幸登上江岸的日军士兵击杀。
东路日军主要由第20军和第22军一部组成,其指挥官为20军军司令官阿南惟几中将。他在看到日军根本无法渡过南江的情况时,只好下令暂停进攻,并疏散进入山地和密林,以躲避中国空军的轰炸。21日上午11时,阿南惟几下令让第20军主力通过沙泉里,从南江的上游穿过山地密林绕过南港。而第22军则继续留在原地,以作疑兵。下午17时,日军穿过南江及昭阳江上游之间的山地,顺势夺过只有不到一个团兵力驻守的伊布里,成功地进入到中国军队在金刚山防线的侧翼。在付出伤亡万余人的代价后,占领小坤里,顺势也威胁到在昌道的进行防御的320师侧翼。
这是一个很技术高的战术行动,占领小坤里后,日军第20军既可以向西进攻,威胁阻击中路日军的中国军队的侧翼,又可以向东进攻,威胁在金刚山防线的中国军队的侧翼。经过权衡后,第32集团军司令员陈武烈中将认为西路日军一定会同中路日军会合,因此,20军的进攻方向一定是昌道。所以他立即下令让320师作好应敌准备,而部署在金化与昌道之间的323师则一定要挡住中路日军的进攻。
事实证明陈武烈的想法是正确的,到了晚上21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后,没有空中威胁的日军第20军,开始向320师阵地发起了进攻。同时,中路第二波攻击日军的第12军三个师团也趁黑夜向323师阵地发起了进攻。由于日军缺乏重武器,其进攻更多的是依靠士兵的冲锋,因此,给了中国军队强大的班排火力以充分地发挥。迫击炮群不断地把照明弹打到空中,整个战场前沿被照耀得一片通明。师炮兵团的近百门榴弹炮向日军进攻路线进行猛烈地炮击。
日本第20军有5个师团和2个旅团约十万人,其每一波进攻都投入两个步兵联队七千多人。虽然每次都要在中国军队的炮击中付出几乎一半的损失,但持续的攻击使日军仍然夺取了两道战壕。但为了夺取这两道战壕,也使日军伤亡了二万余人,几乎整整一个师团被打完。战场上积满了日军士兵的尸体,血水将整个战场的土壤染成了黑褐色,遍地的残缺肢体让后续日军无不充满了恐惧。在变态心理的影响下,虽然驻守这两道战壕的近千名中国官兵均战死疆场,但仍被日军士兵碎尸。
而进攻323师的中路日军战果更差,付出了整整一个师团的代价,却连一块阵地都没有拿下。这让第12军军司令官横山勇非常恼火。他立即下令让刚到战场的3个炮兵联队向中国阵地进行炮击。上百门野炮的炮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未来得及在战壕内挖掘防炮洞的中国军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300余人在日军的炮击中牺牲。这引起了323师炮兵团的愤怒。中国炮兵装备的各种火炮无论从口径大小、射程、精度、威力和射速各方面都要超过日军野炮许多,因此,在前观的指引下,中国炮兵对日军炮兵阵地进行强大的火力压制。
而一心想为步兵冲锋扫清火力防碍的日军炮兵联队,并没有与中国炮兵部队打炮战,当然他们也无法同中国炮兵对射,野炮的射程远不如中国的榴弹炮。很快,日军其中的一个炮兵联队就被摧毁。但此时的日军已经冲到了323师第一道战壕前,日军炮兵的炮弹并没有进行延伸射击,仍在对战壕进行猛烈炮击,甚至有许多炮弹落在了冲锋的日军头上。
受地面空地协调员指挥的陆军航空兵攻击机,此时也有4架飞临战场上空。投下的燃烧弹制造出4道不规则的火墙,将后续的进攻日军堵住了攻击线路。这使中国守军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许多,此次日军的进攻又宣告失败。但横山勇则趁攻击机飞走后,派出了整整一个旅团的兵力进行集团冲锋,在只剩下一个联队的炮兵支援下,终于夺取了第一道战壕,战壕内的一个营的中国军人全部战死。
战至下半夜,日军士气受单方面屠杀而严重低迷,进攻不再显得狂热和勇往直前。于是,阿南惟几与横山勇几乎同时下令暂停进攻。他们要等待士气逐渐恢复,并补充新的士兵后,才能继续发动进攻。而且两路日军还要等待趁天黑才能行进的战车师团的到来,只有靠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帮助,日军才能突破进入到中国军队的核心阵地上。虽然他们都知道,那里还有中国机械化步兵师标准装备的大量坦克和装甲战车,但至少,比现在听任日军士兵被屠杀要好得多。
到天亮时,战车师团的到来立即鼓舞了日军士兵的士气。在同期到来的几个炮兵联队的火力支援下,22日早晨6时30分,两路日军又几乎同时向中国军队发起了进攻。日军的战车师团虽然拥有数量较大的坦克,但其装备的100辆89式轻型坦克最多与中国军队的装甲战车相当,而335辆95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力,也只能同主要装备山地师和华南军队的33式轻型坦克接近。而装备中国标准的机械化步兵师的坦克,则是34型主战坦克。
不过,在朝鲜崎岖的山路上,日军那轻巧的坦克似乎更适应一些。虽然如此,日军战车师团的遭遇还是很“惨痛”的。中国军队占有绝对优势的炮兵力量,在日军战车师团进攻途中,便摧毁了近百辆坦克。而中国陆军历来就很重视班排反坦克火力,因此,在其接近中国阵地时,又被大量的反坦克火箭筒淹没。虽然最终,日军战车师团还是驱逐了中国步兵,到达核心阵地与中国机械化步兵师的坦克、装甲战车交战,但已经损失差不多一半的坦克。
由于日军的战车师团里,只装备有很少的装甲车辆(一个战车师团共装备百余辆各型装甲车辆),因此,中国机步师的装甲战车则将日军坦克交给坦克去对付,而自身则前往迎战日军的装甲车辆。与中国的装甲战车上大量装备20毫米机炮不同,日军的装甲车辆几乎没有武器,少数装备有7。7毫米机枪。这样的火力用来对付步兵尚可,但用来对付中国的装甲战车则明显地不可能。
323机步师的装甲战车很快冲入日军战车部队中,用20毫米机炮近距离地攻击日军的装甲车辆。在500米距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