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翰就是他们等待的先知,于是从犹太各地纷纷来到约旦河畔聆听约翰所讲的道
理,表示愿意悔改以避免上帝的惩罚。约翰就在约旦河里给他们行了悔改的洗礼。
因此,人们称他为“施洗约翰”(洗者若翰)。
有关施洗约翰的资料主要来自《新约圣经》,犹太史家约瑟弗斯的著作及死
海古卷。约瑟弗斯在《古犹太史》中认为施洗约翰“是一位好人,他教导犹太人
要修养德行,以公义待人和以敬虔对上帝的态度来接受洗礼:约翰声明说洗礼的
实践在上帝面前蒙悦纳并不是因为它能涂抹某些特殊的罪行,而是由于人的灵魂
已经被公义彻底地洁净而使身体也全然圣洁。”②施洗约翰可能是一位艾赛尼派
犹太教徒③,曾在死海西岸附近的艾赛尼派社团里进行禁欲苦修,但他逐渐发现
艾赛尼社团的那种脱离社会的苦修不是十分理想的生活方式。他认为这是一种独
善其身的“自救”,犹太人作为上帝的选民,不仅应该“自救”,而且还应该
“救人”,他们应该像前辈先知一样投身到人民群众中去宣传上帝的旨意,首先
救自己的民族脱离罪恶,进而救全人类脱离罪恶,因为经书上明确地记载着世上
的万国万民都将因亚伯拉罕的后裔而得福(《创世记》二十二18)。然而,亚伯
拉罕的后裔——犹太人——如今却处于自身难保的境地,上帝对犹太人犯的罪已
经不能容忍了,他忿怒的审判已经临近了。惩罚将是一场空前的民族灾难,犹太
民族的命运将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自觉:如果他们悔改,上帝就会收回他的义怒,
不但不再惩罚他们,而且还要赐福给他们,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公元前586
年所发生的民族悲剧就是前车之鉴。施洗约翰深深地感到中断了三百多年的先知
使命已经落在他的肩上,于是他毅然地来到约旦河边执行先知使命。
约翰穿着用骆驼毛织成的粗陋的外衣,腰束皮带,以蝗虫野蜜作食物。
他不修边幅,长长的头发披在肩上,浓密的胡须长满了下巴,说话铿锵有力,
态度严厉而近于冷峻,目光犀利,使人望而生畏。他仿效《以赛亚书》上所记载
的:“有人声喊着说:”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地修平我们上①施洗约
翰活动的地方应是在约旦河东岸希律。安提帕统治的庇里亚境内南部,这样,他
才能遭受希律。安提帕的迫害并被囚禁在马克路斯的监狱里。
②转引自钟志邦《中文圣经注释——马可福音》,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91,第32页。
③参见查理。斐华《死海古卷与圣经》,袁戎玉琴译,香港种籽出版社,1978。
帝的道。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
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以赛亚书》四十3
~5 )他用粗犷的声音,直率的语言向人们频频高呼:”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
改!“
约翰的信息传遍了犹太各地。人们大为震动:这正是他们盼望多年的那位
“忠诚的先知”!上帝终于又通过先知向犹太人说话了,关于弥赛亚的恩许将要
实现了。人们从犹太各地涌向约旦河边,聚集在约翰周围,接受他的教诲。①约
翰反复地向人们解释他所说的“天国”的含义。他郑重地宣布自己不是犹太人历
来期望的弥赛亚,他所说的天国也不是“弥赛亚的国度”,而是上帝忿怒的审判
;犹太人所面临的现实绝不像某些人所渲染的那样“平安了!
平安了!“(《耶利米书》六14)事实恰恰相反,犹太人正面临着一场巨大
的灾难与毁灭,”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
“(《马太福音》三10)要想逃避那即将来临的忿怒,必须认罪悔改,重新作人,
否则,就必像那不结好果子的树一样,被砍下来丢在火里烧掉。
约翰这番发聋振聩的话使很多犹太人大受感动。
有一个人站起身来问约翰说:“先生,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躲避这场灾难呢?”
约翰见他衣着讲究,料定他可能是个比较有钱的人,就回答说:“尽力去帮
助穷人。如果你有两件衣服,就分一件给那没有衣服穿的人;如果你有两个饼,
也要分一个给那没有饭吃的人。”
“我们该怎么办?”几个士兵问。
约翰知道很多士兵平时依仗罗马人的势力横行霸道,欺压同胞,蛮不讲理,
于是回答他们说:“你们自己有工作,有粮饷,不愁吃,不愁喝,就不要去讹诈
人,不要欺侮老百姓。”
一个税吏面带愧色地问约翰说:“先生,我是个税吏,我该怎么办?”
约翰本来很厌恶税吏,但看见这个人有悔改的念头,就和和气气地对他说:
“不要自馁。税吏虽然不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但是只要你除规定的税收以外不任
意勒索别人,不贪赃,不枉法,不巧取豪夺,上帝会宽恕你。”
有一些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也来听约翰的宣讲,他们并不相信约翰是先知,
但听他讲的很有道理,也不禁心中害怕,就问约翰说:“难道我们也需要悔改吗?”
约翰本来就很不满意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的所作所为,听他们这样一问,不
禁勃然大怒,就毫不客气地斥责他们说:“毒蛇的种类,你们想要逃避那即将来
临的忿怒吗!你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人要言行一致,不要口头上遵守《摩西律法》
而心里却筹划阴谋诡计。承认自己的罪吧!这样你们所结的果子就会与你们悔改
的心相称了。”
约翰回答了许多人提出的问题以后,见许多人还在迟疑不决,就又大声说:
“亚伯拉罕的子孙们,请听我说。上帝曾赐福给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并且答应
赐福给他的子孙后代,使他们人口众多,如同天上的繁星和海边的砂粒,保护他
们不受敌人的迫害并能得到特别的宽恕。但是,我告诉你们,①参见约瑟弗斯《
古犹太史》。
不要以为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子孙就能够逃避上帝的义怒。上帝也决不会因为
你们是亚伯拉罕的后裔而宽恕你们。上帝既然可以拣选亚伯拉罕,也必然能从这
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现在你们既然承认自己有罪,愿意悔改,这当
然很好,但这还不够,你们还应该接受悔改的洗礼。我要在约旦河里给你们施洗。
这洗礼是你们悔改的标志,并能洗去你们的过犯,使你们洗心革面,弃恶从善,
准备面对上帝公义的审判,以求在这场即将来临的大灾难中绝处逢生。“
于是,人们纷纷下到约旦河里接受了约翰的悔改的洗礼。
施洗约翰的活动具有很大的感召力,一批批犹太人不断从犹太各地来找他领
洗,本来罕有人迹的旷野,现在竟不断聚集着许多人,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声势
的悔改运动。这种情况不能不引起罗马与犹太当局的注意。他们深怕这些犹太人
在宗教活动的旗帜下进行政治活动,这是犹太民族起义惯用的方式,更何况他们
得到确切的情报说奋锐党人正在准备一次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于是,他们派人去
混在人群中密切监视着施洗约翰等人的活动。
当施洗约翰在约旦河边为人们行悔改的洗礼的时候,有一个人从加利利的拿
撒勒来接受了约翰的洗礼。这个人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3 耶稣的童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么!(《路加福音》二49)
据说耶稣是施洗约翰的表弟,比约翰小六个月(《路加福音》一26)。
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匝加利亚)是一名犹太教祭司,终生研读《摩西律法
》,家教甚严,所以,约翰从小就接受正规的犹太传统教育,学习经书,听父亲
讲解《律法》。耶稣的父亲约瑟(若瑟)是一位木匠,是一位忠厚、善良、虔诚
的犹太教徒,尽管他为了维持全家的生活必须终日做工,但总是想办法抽时间教
耶稣识字读经,并教给他一些商业方面使用的希腊语。每到安息日,约瑟必定带
领全家到会堂里去守安息,聆听拉比(Rabbi ,意思是“老师”、“教师”)宣
读《律法书》和《先知书》,讲解经文。耶稣聪慧异常,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总
把听到、学到的知识都牢记在心里,并且认真地思考。
按照《摩西律法》,犹太儿童在13岁之前由父亲承担其法律责任,从13岁起
他就要自己承担法律责任,成为“法律之子”。为了纪念这个日子,父母往往要
带领13岁的儿子到耶路撒冷去守逾越节(Passover,犹太教最大的节日之一,在
犹太教历元月十四日举行,相当于现在阳历3 ~4 月之间)。
约公元6 年,耶稣12岁的时候,约瑟见他的身量已经基本长成,就和妻子玛
利亚带他到耶路撒冷去守节。从拿撒勒到耶路撒冷约有50公里,中间要经过撒玛
利亚。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隔阂极深,互不来往,因此,犹太人路过撒玛利亚时,
如果人单势孤往往遭到撒玛利亚人的抢劫。所以,加利利人要到耶路撒冷去,必
须约很多人结伴穿过撒玛利亚,如果人少,就要先东渡约旦河,沿河岸往南走到
耶利哥附近,再往西过约旦河去耶路撒冷。这一年,到耶路撒冷去守节的加利利
人相当多,不必担心撒玛利亚人在沿途骚扰,于是决定取道撒玛利亚。他们带上
干粮、水袋、银钱和简单的行李等就一同上路了。由于人数较多,男女老少都有,
所以走得很慢。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有些孩子还跑前跑后地追逐着打闹玩耍,
大人们边走边向孩子们讲解走过的古迹和古以色列人的历史。晚上他们就在路边
野地里宿营。
加利利人素以剽悍闻名,加上人数众多,所以一路上平安无事。人们不断高
唱《诗篇》第121 篇,祈求上帝保佑他们一路平安:我要向群山举目,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