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争的结果,银行利润也要取得平均利润。
61B【解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不断调整的根本原因。
62D【解析】垄断价格是垄断企业为获得垄断利润,凭借其垄断地位,在销售商品或购买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因此垄断资本家在某一领域内的统治地位是其制定垄断价格的基础。
63C【解析】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并不意味着垄断组织可以随意抬高或压低商品价格,垄断资本主义依然属于商品经济,价格依然受商品价值的制约;另一方面,垄断出现后,自由竞争依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在这些商品交换领域中,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因而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并不否定价值规律,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64C【解析】金融资本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形式,它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形成。
65C【解析】选项A、B、D均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但其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66C【解析】选项A国际卡特尔是战前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选项B混合联合公司是战后国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只有选项C跨国公司才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误选A在于对“战前”和“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的混淆,误选B在于对战后“国内”和“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的混淆。
67C【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而不是国家垄断资本在数量上居优势。从表现形式看,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成分的作用和国家干预、调节经济的作用。
68A【解析】战后垄断组织的变化和发展主要就体现在混合联合公司的兴起和发展。
69D【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私人垄断资本的统治越来越难以解决它所面临的各种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取得支配地位,正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D以外的其它选项尽管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一定作用,但都没有揭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70B【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一种资本主义。但由于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私人垄断资本的本质属性,其目的依然是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它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其本质并没有改变。
71C【解析】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也就是工人的劳动过程。劳动力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能创造自身的价值,而且还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看中的也正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72B【解析】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本题中剩余价值为:生产出的商品价值120万元减去资本家的预付资本100万元,即20万元。剩余价值率为20÷20×100% = 100%。
73D【解析】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减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是所有资本家都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74A【解析】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越高,则利润率也越高;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二者按相反方向变化;资本周转速度越快,生产出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利润率也就越高,资本的年利润率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75A【解析】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只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76D【解析】从表面来看,商业利润来源于商品的买卖活动,但这只表明了商业资本家取得利润的途径,并不说明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77C【解析】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如果利息等于或高于平均利润率,借入资本的职能资本家就得不到任何利润,他就不会去借入资本。利息率的最低界限不能等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无利可图。利息率总是在平均利润和零之间摆动。
78D【解析】银行利润作为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其来源依然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79B【解析】资本主义地租指的是农业资本家为取得土地经营权而交给大地主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
80D【解析】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充分就业、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等,都只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目标。只有选项D才是对其实质的正确表述。
81A【解析】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的同时,也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原有的价值有多大,就转移多少,不发生价值增殖。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包含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在内的新价值。
82D【解析】商品二因素原理分析的是商品所具有的两种属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原理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为了说明价值周转方式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劳动二重性原理才真正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殊性。
83C【解析】资本集中是把原来的中小资本合并成少数的大资本。它只会改变社会资本的组合,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和社会就业率的明显提高与资本集中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84B【解析】股票价格等于股息与利息率之比,它与股息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
85C【解析】把原来分散的、众多的中小资本合并是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组织股份公司的形式。
86C【解析】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包括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等)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家在贷出货币资本时,并不放弃他对资本的所有权,只是暂时让渡资本的使用权,因此,在借贷资本身上发生了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二、选择题Ⅱ
1ACD【解析】商品流通公式是W—G—W,资本流通公式是G—W—G′。对比上述两个公式,①买与卖的顺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②起点和终点不同,前者的起点和终点是不同的商品,后者的起点和终点均是货币;③前者以货币为流通的媒介,后者以商品为流通的媒介;④前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种特定的使用价值,后者流通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误选B选项和漏选正确项的原因在于,对商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本身及其区别不清楚。价值增殖发生在生产过程中,商品流通过程与资本流通过程相比较,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并没有变化。
2ABD【解析】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在流通中能够实现价值的增殖,即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这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3BCD【解析】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
4ABCD【解析】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必须不断地运动才能不断地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5ABD【解析】马克思认为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是生产要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成为资本,即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剥削工人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6ABCD【解析】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社会劳动过程一样,都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取得了劳动力的使用权,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工人是在资本家的指挥和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7AC【解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工人的抽象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除去补偿劳动力价值以外还有剩余,这个剩余部分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的新价值包括劳动力价值,而不是转移劳动力的价值,因而,正确选项为A、C。
8AD【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