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注明出处,有较高的学术价值。1924 年,北京京华印书馆铅印,分订为十
册。据卷首白序知,撰者于是书外,更成《西夏从刊》十余卷,记前人所述
有关西夏事。又撰《西夏记凡例》,天见。
(刘超文)
岑仲勉(1885~1961)广东省顺德县人。中国历史学家。商人家庭出身。
1908 年进两广游学预备科学习。1912 年转读于北京高等专门税务学校。毕业
以后,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史书,开始涉足史学。1937 年到1948 年,任中央
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49 年至1961 年任教于中山大学。他勤奋
好学,善于思考,对先秦史、隋唐史、文献学、地史学和中外交通史都有精
深研究,著书17 种,论文近200 篇,共1000 多万字。其重要著作有:《佛
游天竺考释》、《元和姓纂四校记》、《西周社会制度问题》、《黄河变迁
史》、《隋唐史》、《府兵制度研究》、《西周文史论丛》、《西突厥史料
补阙及考证》、《隋书求是》、《墨于城守各篇简注》、《突厥集史》、《唐
史余瀋》、《唐人行第录》、《中外史地考证》、《通鉴隋唐纪比事质疑》、
《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金石论丛》等。
(许庆喜)
《西周社会制度问题》岑仲勉著,新知识出版社1956 年出版。该书是
研究西周社会制度及讨论中国古史分期的专题论文集。收入已发表过的《论
周代社会史料的运用问题》、《贡、助、彻的涵义及怎样施行》两文,和未
发表过的《封建社会的建立应该放在西周初期》、《依据历史试求我国各种
新百器文化的可能主人》、《汉族构成的分子》、《对近年历史分期问题的
文章提出些疑问或肯定》四文,附录《“图侯矢殷”铭试释》、《上古中印
交通考》(发表过)。全书从多方面对西周社会作了研究,与郭沫若、李亚
农等时有商榷。书首作者的序言是其对西周社会性质和古史分期意见的概括
说明。他认为,假如能够说明某一时代的形态,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献所
指示的封建社会的特征完全符合,那就可以说,那个时代已进入封建社会,
即使当时有些与亚细亚生产方式相类,也不过氏族残余,不是主流。作者指
出,封建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周代已通通具备了。
(孙丽英)
《隋韦求是》岑仲勉著,商务印书馆1958 年出版。全书分四部分:第
一部分,隋书卷一至卷八十五校正。作者参考了古今160 多种论著、隋代墓
志300 石,对《隋书》八十五卷的各种舛错,作了校正。第二部分,补隋人
事略。对《隋书》传中未见诸人,以碑志撮成事略,计有扈志、庄元始、豆
卢寔、姚辩、元亶、范安贵、段济等7 人的事略。第三部分,隋书州郡牧守
编年表。以州为表,依牧守任免先后排列。井参考唐乘、碑刻,对《隋书》
纪传之外错予以考订,附有州郡县笔划索引。第四部分,附录:隋代石刻(砖
附)目录初辑。
(孙丽英)
《唐史余沈》岑仲勉著,中华书局1960 年出版。本书是一部考据唐吏
的著作。全书四卷242 条。卷一至卷三按庙号排列,高祖7 条、太宗18 条、
高宗15 条、武后13 条、中宗4 条、睿宗4 条、玄宗38 条、肃宗2 条、代宗
5 条、德宗17 条、宪宗21 条、穆宗9 条、敬宗1 条、文宗12 条、武宗6 条、
宣宗8 条、懿宗4 条、僖宗5 条、昭宗7 条。卷四为杂述,46 条。书未附本
书引用书目。本书研究的范围,除“正史”外,还包括杂史、金石诗文以及
近代新发现的各种史料,作者对它们作了互相印证和切实的考订。书中考史
大致有六个方面:一据“别史”以补“正史”,二据“正史”以考证“别史”,
三据唐史以考制度,四据唐史以考证它书之误,五纠正诗文故实沿袭之误,
六驳吴填、钱大听等人之误。
(孙丽英)
《黄河变迁史》岑仲勉著,人民出版社1957 年出版。该书是一部研究
黄河变迁历史的著作。1952 年9 月写成。1955 年7 月士稿最终补完。全书十
六节,依次为黄河重源说的缘起、重源说经过长期而后打破、《禹贡》是什
么时代写成的?商族的“迁都”对黄河有什么关系,周定王时的河徙还存着
疑问——不是春秋时代、“禹河”是什么?经行哪些地方?东周黄河未徙以
前的故道、两汉的黄河、隋唐的黄河,五代及北宋的黄河、金代的黄河及关
于河徙的许多问题,元代治河的概略、明代河患的鸟瞰、清代的河防,自辛
亥革命至抗战前、结论。书前导言论述了研究黄河变迁史的重要意义以及作
者对前人治河理论的短长。书后附录《关于利用贾鲁,惠济二河来临时防洪
和将来交通的管见》、《河源问题》及参考书目、地名摘要索引,书中有图
10 幅。
(孙丽英)
冯承钧(1887~1946)近代史学家。湖北夏口(今武汉)人。幼年出国,
先后就读于比利时、法国。1911 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法科。回国后曾在北京大
学等校任教。生平著述、翻译甚丰,涉及极广,对中国古史、中西交通史、
西域史、元史、历史地理等方面,贡献极大,为国内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资料。其主要著述有《成吉思汗传》、《中国南洋交通史》、《西域南海史
地考证论著汇辑》、《元代白话碑》、《历代求法翻经录》、《景教碑考》、
《西域地名》。主要校注有《诸藩志校注》二卷、《星槎胜览校注》、《瀛
涯胜览校注》、《海录注》。泽述有《西突厥史料》、《多桑蒙古史》、《蒙
古史略》、《马可波罗行纪》、《秦代初平南越考》、《中国之旅行家》、
《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西域南海史
地考证译丛》九编(伯希和著)、《摩尼教流行中国考》、《吐火罗语考》、
《交广印度两道考》(伯希和著)、《郑和下西洋考》、《帖木尔帝国》、
《占婆史》、《苏门答刺古国考》、《入华耶稣会士列传》、《明末奉使罗
马教廷耶稣会士卜弥格传》、《东蒙古辽代旧城探考记》、《中国西部考古
记》、《西域考古记举要》等。另外,还编译了《史地丛考》及《续编》。
(王瑞)
金毓黻(1887~1962)别号静庵。辽宁省辽阳人。中国当代历史学家。
1887 年7 月19 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1907 年在辽阳启化高等小学毕业后,
考入奉天省立中学堂。1913 年进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学习。1916 年毕业后曾担
任奉天省立第一学堂、沈阳文学专门学校教师。1925 年起在政界任职,曾担
任东北政务委员会秘书、辽宁省政府秘书长、辽宁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等职。1935 年担任南京中央大学史学系教授,兼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参
议,1937 年担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1938 年担任中央大学教授兼史学
系主任。1941 年在四川三台东北大学执教,兼文科研究科主任。1944 年担任
中央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45 年担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1947
年担任国史馆纂修兼东北大学史学系主任。建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
研究员兼任教授。1952 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研究员。1962
年8 月3 日去世。主要论著有:《辽东文献征略》(1927 年)、《渤海国志
长编》、《辽海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本提要》、《奉天通志》(30
年~39 年)、《东北通史》上卷(1940 年)、《中国史》(1942 年)、《辽
海书征》(1943 年)、《中国史学史》(1944 年)、《五千年来中朝友好关
系》(1951 年)、《中国地震资料年表》(1956 年)等。
(许友根)
《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金毓黻编,东北图书馆发行,1949 年出
版。该书上、下两册,收辑了东北图书馆藏清室内阁大库包括明代天启、崇
桢二朝及清代二百余年内外各官署的题稿、奏本、折帖等档案,具有极高的
史料价值。
(朱玉婷)
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又号五石斋。四川成都人,中
国当代历史学家。幼学私塾,能背诵四书五经。青年时考入云南两级师范学
堂,因成绩优异,毕业时获华人出身。1910 年起在昆明一中任教,结识孙中
山、黄兴等人,赞助辛亥革命,参预护国运动,并曾发表《护国军纪实》一
书。1917 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兼任国史编纂处编辑。1927 年任北京大学史学
系教授,兼任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的史学教授。1931
年起专任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41 年燕京大学被日本侵略军封闭时,曾遭
这捕,获释后拒绝出任日伪的中国史学会会长职务。抗战胜利后,在复校的
燕京大学任教。建国后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不久退休。1960 年去世。
主要著作有:《骨董琐记》(1926 年),《骨董续记》(1933 年),《骨董
三记》(1941 年),以上三本书在1955 年由三联书店合为《骨董琐记全编》
出版。此外还有《中华二千年史》(1934 年),《东京梦华录注》(1959
年)等。
(许友根)
《东京梦华录注》邓之诚注,商务印书馆1959 年出版。是一部较详细
的注本,它引书148 种,取材以宋人杂记为断,少取正史注文以证闻、补遗、
纠误为主,提供了许多可以同原著互为印证的参考资料。
(朱玉婷)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著,中华书局出版。本卷系统地叙述了中国古
代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的历史。上册为明史,先叙明朝世系,后
叙从明朝统一至衰亡的历史;中册和下册为清史和明清两代生活,先叙清朝
世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