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迁居佛罗伦萨后,写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小说《一个女罪人》和《一个修
女的故事》。中篇小说《奈达》描写采橄榄农妇的苦难身世与爱情生活。这
是他第一部以西西里岛为背景的真实主义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田野生活》
和《乡村的故事》,描写西西里岛农民的贫困、苦难和破产,表达作者对劳
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地主、官吏及新兴资产者的憎恨。他曾计划以《被征服者》
为总题,创作5 部长篇小说,展示意大利各社会阶层的广阔画面。后来仅完
成代表作《马拉沃里亚一家》和《堂·杰苏阿多师傅》两部。他的小说注意
吸收西西里民间语言之长,自然、生动、朴实,人物性格鲜明,自然景物描
写真实、简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吴根成)
《马拉沃里亚一家》长篇小说。维尔加作于1881 年。这是作者以《被
征服者》为总标题构思的一组长篇小说中的第一部。小说以西西里岛一个“被
上帝和人世遗忘了”的小渔村为背景,描写马拉沃里亚一家祖孙三代的悲惨
遭遇,深刻反映了渔民的苦难生活和渔村的真实面貌。主人公安东尼·马拉
沃里亚是一个忠厚、正直的贫苦老渔民。他希望靠一条旧渔船和全家老小的
沉重劳动勉强糊口,但就连这种最起码的希望也破灭了。为了谋生,他不得
不借高利贷来维持生计。又遇到一连串的天灾人祸:货物沉入海底,儿子葬
身鱼腹,儿媳被霍乱夺去了生命,渔船和房屋被风暴毁坏。老安东尼被迫当
了雇工,最后在高利贷的盘剥下倾家荡产,孤独死去。长孙小安东尼忍受不
了没有出头之日的劳动与贫困,离家出走。后酗酒、斗殴而走上犯罪道路,
判服苦役;二孙卢卡死在战场;只剩下小孙子阿莱西和妹妹梅娜,他们放弃
了个人幸福,忍受贫困,重建家园。但他们的生活也是朝不保夕。小说真实
反映了在高利贷资本和封建宗法制双重压迫下的西西里渔民的苦难生活与悲
惨遭遇。作品熟练地运用西西里民间语言,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景物描
写真实、简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富于艺术感染力。
(吴根成)
亚米契斯(1846~1908)意大利小说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
毕业于莫德纳军事学校。1866 年,参加抗奥的民族解放战争。1868 年,出版
了以这次战争为题材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军营生活》。1870 年意大利统一
后,他退伍从事教育工作,创作了许多反映教育事业的作品,如长篇小说《一
个教师的故事》、短篇小说集《学校与家庭之间》等作品。提倡平民教育,
企图以此来协调社会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他加入意大利社会党后,又写了
不少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如《工人女教师》、《公共马车》等。他曾周游
世界,撰写了许多游记,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各国的自然风光、艺术和风土人
情,同时贯穿了向祖国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其中著名的有:《西
班牙》、《伦敦游记》和《巴黎游记》等。他的代表作是反映学生生活的短
篇小说集《心》(一译《爱的教育》),他是一位博爱主义者,重视对青少
年的教育,企图唤起上层阶级对被压迫者和穷人的恻隐之心,从而调和劳动
者与剥削者之间的矛盾。这样在他的作品中人道主义和民主精神往往变成了
博爱的说教,这一点在短篇小说《红石竹花》里表现得最为明显。
(吴根成)
《爱的教育》一译《心》,短篇小说集。亚米契斯作于1886 年。根据
作家的儿子所记的小学生的日记改写而成。全书共10 卷,每卷10 个故事,
总共100 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记来叙述他们在一年中的学
习和生活情况。并在每卷的结尾,附加一篇每月例话。小说描写了爱国胜于
爱钱财的少年,助人为乐的卡隆班长,舍己救人的洛佩梯,坚强勇敢的小鼓
手,刻苦学习的小石匠,舍生探敌的小英雄,尊师如父的模范小学生,爱生
如子的老校长,以及反映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等等。
亚米契斯写这部作品的宗旨是:要把小学生培养成未来的公民。小说从不同
的角度阐明作者培养年轻一代的教育原则与基本观点。他主张培养儿童对穷
人的同情心,勇敢精神,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民族自觉
性等。但也有一些作品宣扬博爱精神,甚至还有民族主义色彩,颂扬忠君思
想。在《爱的教育》中,作者以真挚、火热的心反映了中下层人民的贫困生
活和淳厚、朴直、友爱的品德,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
感情的融合、地位的平等。这部儿童文学作品,表现了对儿童心理的敏锐洞
察力,以及贯穿着人道主义的教育原则,使人们对它发生强烈的兴趣。
(吴根成)
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小说家、具有世界影响的怪诞戏剧作家,
生于西西里岛的一个富商家庭。1891 年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894 年,
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没有爱情的爱情》。其中的《西西里柠檬》被誉为
世界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他一生共写短篇小说360 余篇(取名《一年的故
事》,计15 卷)。长篇小说7 部,其中《被抛弃的女人》、《已故的帕斯加
尔》、《老人与青年》等影响较大。早期作品受维尔加真实主义的影响,描
绘西西里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贫困生活,注重人物的内心感受,笔触细腻、
真切、深沉。20 世纪初,他的创作发生变化,由朴实到怪诞,由对现实的摹
拟到对现实的折光,以离奇的情节,表现现实的荒诞和人生的苦恼,反映“假
面”与“自我”的矛盾。《已故的帕斯加尔》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他一生
共创作43 个剧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和《亨利四世》
等,赢得了世界声誉。1926 年后,他率领剧团周游列国,巡回演出自己的戏
剧,引起巨大反响。1929 年,被任命为意大利科学院院士,1934 年获诺贝尔
文学奖。颁奖理由是“因为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他的怪诞剧独树一帜,通过夸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来表达充满哲理的
思想,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他被尊奉为现代戏剧的四位大师之一,与契河
夫、斯特林堡、易卜生齐名。就其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堪称现代派戏剧的一
代宗师。
(吴根成)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三幕怪诞剧。皮兰德娄作于1921 年。它不
但充分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而且也显示其不同凡响的戏剧美学思想。作
者采用戏中戏的套层结构形式。某剧团正在排练皮兰德娄的剧本,六个自称
是某个剧本中的角色(父亲、母亲、儿子、继女、小男孩、小女孩)突然象
幽灵似地闯上台,纠缠导演把他们的戏排出来。他们一面和导演打交道,一
面叙述自己的经历。这样,荒诞的、幻觉般的故事就呈现在观众面前。他们
原来是一对离异的夫妻和四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父母本是一对夫妻,儿
子是婚生亲生。父亲因发现母亲与自己的秘书私通,便把她赶出家门,并把
儿子送到乡下抚养。母亲被逐后与秘书同居,先后生下继女、男孩、女孩。
20 年后,秘书客死他乡,母亲生活无着又迁回本城,继女被迫为娼,差点与
母亲的前夫发生乱伦关系。父亲良心发现,将母亲及孩子们都接回家,以图
共享天伦之乐。殊不知,事与愿违。儿子愤世嫉俗,继女独断专行,小男孩
惶恐不安,小女孩郁郁寡欢,母亲心伤欲碎。最终导致悲惨的结局:小女孩
溺水而死,小男孩开枪自杀,继女弃家出走。台上响起母亲凄厉的呼叫声。
以上情节,以第一幕中是“剧中人”叙述出来的,在二、三幕中是“剧中人”
表演出来的。时空错位,现实和幻境交错,人物内心感受的外化,情节的怪
诞性与台词的哲理性相结合,台上台下随时都在进行交流,因此被称为“大
脑的戏剧”,成为50 年代荒诞派戏剧的先驱。
(吴根成)
莫拉维亚(1907~)当代意大利著名作家。生于罗马的一个画家兼建筑
师家庭。小说《冷漠的人们》使他初获声誉。30~40 年代的作品,如《未曾
实现的抱负》、《罗马女人》等,大多描写资产阶级的庸俗、自私,受弗罗
依德的影响较深,色调较为灰暗,其中《假面舞会》抨击墨索里尼政权。《瘟
疫集》嘲讽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畸形现象,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罗马故事》
和《罗马故事新编》。这些作品受到抵抗运动和新现实主义文学影响,描写
下层人民在二次大战后求生的挣扎,真实地表达了他们的希望和痛苦。长篇
小说《乔恰拉》,广泛表现德寇入侵后的灾难,把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邪恶
力量予以谴责。他60 年代的作品大多描写资产阶级的“异化”。长篇小说《愁
闷》,写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画家,把艺术创作和情欲当作摆脱“愁
闷”的出路,而遭致失败的故事。70 年代的作品,如短篇小说集《天堂》、
《另一种生活》,揭露资产阶级富裕、舒适的物质生活同空虚的精神生活之
间的对立,透过繁华的外表,暴露西方社会的荒唐与堕落,具有一定的认识
价值。
(吴根成)
《罗马故事》短篇小说集。莫拉维亚著。出版于1954 年。全书约100
多篇故事,均取材于罗马社会的奇谈轶闻和现实生活中的琐事杂务。每篇小
说都用第一人称写成。主人公都是店员、工人、仆役、清道夫、失业者、小
偷等下层人物。如《教堂中的小偷》;写失业工人陀敏尼柯夫妇为饥饿所逼
去教堂偷神器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