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情真切动人,语言宫于雄辩,抒情色彩浓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成
为自传文学中的不朽杰作。
(王鲁英)
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百科全书派”的组织者
和主编。出身富裕刀师家庭。早年受教于教会学校,后学过法律,靠刻苦学
习,成了博学的思想家。1746 年,发表第一部作品《哲学思想录》,第二年
写成《怀疑论者的散步》。1749 年又写了著名的《论盲人书简》,触怒统治
者,被送入监狱。出狱后,以极大热情投入《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坚持
工作20 年,成了“百科全书派”的领袖。在主持《百科全书》编辑工作的同
时,狄德罗还写出了杰出的哲学论著,如《对自然的解释》,美学、文艺理
论,《绘画论》、《论戏剧艺术》,文学方面,是他的三部小说《修女》、
《拉摩的侄儿》、《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
(王鲁英)
《拉摩的侄儿》对话体中篇小说。狄德罗著。作于1762~1779 年。写
主人公拉摩的侄儿和“我”在咖啡馆里的谈话。主人公本是个天资聪慧,多
才多艺的人,却穷困潦倒,在富人家里充当食客,卑躬屈膝,阿谀奉迎。他
公开承认自己是无赖和恶棍,但他又宣称自己之所以寡廉鲜耻,玩世不恭,
是因为这个社会本身的不道德,只有与之同流合污才能生存。拉摩的侄儿是
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口揭露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人与人
关系的残酷,显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本质特征。具有深刻的社会和时
代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喜爱这部作品,恩格斯称它为“辩证法的杰
作”,马克思称为是“无与伦比的作品”。
(王鲁英)
博马舍(1732~1799)法国启蒙主义时期的喜剧家。出身钟表匠家庭。
1753 年以钟表师的身份入宫廷服务。1757 年,改名博马舍,并加上贵族标志
“德”。1767 年,写出他的第一个剧本《欧也妮》。1770 年写出《两个朋友》。
1773 年,博马舍与人进行了一场诉讼,为自卫发表了四部《备忘录》,揭露
法院的内幕,引起了强烈反响。1775 年,《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
胜防》)在巴黎公演,受到热烈欢迎。70 年代未,他发起法国第一个戏剧家
协会,出版了法国第一部《伏尔泰全集》。1778 年写成了《费加罗的婚姻》
(又名《狂欢的一日》),经过六年的斗争,于1784 年公演,成了法国戏剧
史上的重大事件。1787 年,又写出歌剧《达拉尔》。1792 年写出费加罗的第
三部《带罪的母亲》,这部作品标志着作者创作生命的结束。
(王鲁英)
《塞维勒的理发师》(又名《防不胜防》)五幕喜剧。博马舍的“费
加罗三部曲”的第一部。作于1772 年。全剧的冲突主要在少女罗丝娜争取爱
情自由与她的保护人霸尔多洛采取种种防备手段的冲突上。霸尔多洛是个好
色的老头,为了占有少女,把她们幽禁深宅中,罗丝娜不甘心这种生活,接
受了阿勒玛维华伯爵的爱情,在伯爵过去的仆人理发师费加罗的帮助下,骗
过了霸尔多洛,最后结成夫妇。此剧公演后,受到热烈欢迎。此剧的主要成
就在于它塑造了费加罗这个含义深刻的形象。他身处下层,却聪明、机智,
乐观又诙谐,对社会有深刻的见解。在他身份允许的范围内,他对社会进行
了机智的嘲讽。戏剧情节集中,冲突鲜明,讽刺幽默手法运用巧妙。
(王鲁英)
《费加罗的婚礼》(《狂欢的一日》五幕喜剧。)博马舍的“费加罗三
部曲”中的第二部。作于1778 年。剧的矛盾冲突在费加罗与伯爵阿勒玛维华
之间展开。伯爵结婚三年,厌倦了夫妻间的关系,当费加罗要与伯爵夫人的
使女苏珊娜结婚时,他企图恢复自己三年前放弃的初夜权。费加罗与苏珊娜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利,与伯爵斗争。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伯爵当
场出丑。喜剧在费加罗与苏珊娜婚礼的“狂欢一日”中结束。作品把伯爵放
在人民的对立面,暴露了贵族的腐朽堕落。同时也反映出强烈的反封建的色
彩。富有时代气息,风格明快幽默,情节曲折生动,以嬉笑怒骂的语言,突
现出强烈的喜剧效果。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
(王鲁英)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出身没落贵族家庭。1786 年投
身军界,后由亲戚引荐到了宫廷。路易十六被推翻后,参加了反革命军事行
动,战斗中受伤,辗转逃到伦敦,开始了文学创作。1797 年,发表第一部作
品《革命论》。曾投靠拿破仑,1801 年被任命为驻罗马使馆的秘书。1804
年又辞职回到了巴黎。第一部小说《阿达拉》是他的《基督教的真谛》中的
一章,1801 年出了单行本,这是法国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勒内》也是《基
督教真谛》中的一章。1811 年,当选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1814 年拿破仑下
台后,他发表抨击拿破仑的小册子《论波拿巴和波旁王室》,受到了路易十
八的赞赏,成了贵族议员、驻外大使,最后官至外交部长。1830 年,查理十
世垮台后隐退,闭门著书。晚年发表的作品有《历史研究》、《论英国文学》,
并完成了六卷本长篇巨著《墓外回忆录》。夏多布里昂的作品对19 世纪浪漫
主义文学有很大影响。
(王鲁英)
《阿达拉》中篇小说。夏多布里昂著。是他的长篇《基督教的真谛》中
的一章。作于1801 年。作品采用回忆的手法写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在18 世纪的印第安部落。阿达拉是酋长的女儿,信奉天主教。她爱
上了一个俘虏沙克达斯,两次冒险救他逃生。他们真诚相爱,但阿达拉的母
亲死前发誓要女儿献身天主。阿达拉为忠于宗教,服毒自杀。沙克达斯也改
信了天主教。小说写了宗教对于爱情的胜利,歌颂了基督的伟大,阿达拉是
个殉教者的形象。富有浪漫主义特色。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小说。
(王鲁英)
贝朗瑞(1780~1857)法国谣曲诗人。出生巴黎一个平民家庭,只上过
三年小学,当过学徒、杂役、排字工人、小职员。1799 年到1813 年是他的
文学探索时期。1809 年同一些民歌爱好者组织过一个民主主义歌社。从1812
年起致力于歌谣创作。1813 年写的一首《意弗都国王》是他的成名之作。1814
年王政复辟,贝朗瑞的创作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期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共出了四部歌集。七月王朝时期的歌谣中又加进了揭露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贝朗瑞的歌谣,继承了民歌的传统,朴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并与现实
生活结合密切。毕生以歌谣为斗争武器,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马克思曾
称他为“不朽的贝朗瑞”。
(申伟)
《意弗都国王》歌谣。贝朗瑞的成名作。在作品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善
良、简朴、爱好和平的老国王的形象,他的近卫军就是一只狗。通过这样一
个老好人国王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专断、奢侈、穷兵黩武的拿破仑皇帝形成
鲜明的对照。以绝妙的反衬手法讽刺了拿破仑一世。语言通俗流畅,尖刻生
动,是诗人的成名佳作。
(申伟)
司汤达(1783~1842)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资产阶级家
庭。早年丧母,受外祖父影响大。1799 年,加入拿破仑军队转战欧洲,直到
1814 年拿破仑失败。司汤达也被扫地出门,他来到意大利,参加了烧炭党人
的活动,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第一部作品是音乐家传记《海顿·莫扎特·梅
达斯太斯的生平》。1817 年又出版了《意大利绘画史》、《罗马、那不勒斯、
佛罗伦萨》。主要作品有第一部长篇《阿尔其斯》、短篇《伐尼娜·伐尼尼》
和他的代表作,也是西欧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红与黑》,以及《回忆拿
破仑》、《意大利遗事》、《红与白》、《巴马修道院》。作品中提出了许
多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定人之一。为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申伟)
《伐尼娜·伐尼尼》中篇小说。司汤达作于1820 年。讲述了一个革命
与爱情的矛盾的故事。主人公彼得罗是烧炭党首领,越狱时受伤,为躲避追
捕,藏在公爵家中,并受到了公爵的保护。与公爵小姐伐尼娜·伐尼尼产生
了热烈的爱情。但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彼得罗毅然离开了伐尼娜,继续投
身于政治斗争。为了独占彼得罗的感情,伐尼娜向政府告密,烧炭党人因此
被捕。彼得罗决心与同志们患难与共,主动投案入狱。当他得知被捕真相,
愤而与伐尼娜决裂。小说表现了革命者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热情,歌颂了意
大利烧炭党人的正义事业。后被收入《意大利遗事》。
(申伟)
《红与黑》长篇小说。司汤达的代表作,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
于1827~1830 年。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时期。“红”指红色军装,代表拿破
仑帝国时代;“黑”指教士黑袍。代表教会势力复辟时期。主人公于连是外
省一锯木场老板的儿子,天资聪颖,胸怀大志,靠精通拉丁文做了市长家庭
教师。不久与市长夫人发生暖昧关系,事情败露后,进神学院学习。后又成
为巴黎木尔侯爵私人秘书,得到侯爵赏识,并成了侯爵女儿玛特尔的情人。
玛特尔怀孕后,侯爵不得不准备了军衔和封地送给于连。这时市长夫人被教
会逼迫写了一封揭发信,使于连的辉煌前途成了泡影,一怒之下,于连枪杀
市长夫人,被判处死刑。作者以同情的笔调,塑造了于连这样一个小知识分
子个人奋斗的典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