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方便广大文史爱好者查阅中外文史名人名著,我们编写了《中外文史
名人名著词典》一书。

该书从古今中外“文山”“史海”中精选了文史名人名著3000 余条。分
为《中国文学名人名著》、《外国文学名人名著》、《中国史学名人名著》、
《外国史学名人名著》四大部分。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外著名文学家、史学
家的生平事迹、主要著述及其在文学史、史学史上的地位;简明扼要地介绍
了中外文学名著、史学名著的写作年代、时代背影、主要内容及对后世的影
响。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文笔流畅、言简意赅。使中外文史名人会聚一起,
文史名著集于一册。查找省时,携带方便。是一部方便实用的综合性文史工
具书。

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多部介绍中外文史名人名著
的词书、论著的有关部分,这里不一一列名,一并表示感谢。因时间和掌握
资料有限,所收文史名人名著遗漏甚多,且因出自众手,错讹之处,在所难
免,诚望专家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改、补充。

编者

1995 年10 月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中国文学名人名著

先秦、秦汉

孔丘(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丘幼时丧父,早年以“儒”为业,帮办婚丧、祭祀。及长,做过“委吏”
(司会计)、“乘田”(管畜牧)、中都宰、司空、大司寇。年56 行摄相事。
为了推行自己的学说,曾率门徒周游陈、卫、曹、宋、郑、蔡、齐等国,终
不得用。回鲁国,聚徒讲学。据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72 人。先后编修、
删订《诗》、《书》、《春秋》等。在文艺思想上,既主张“事君”、“事
父”,又要求“怨”“刺”腐败政治。其“尽善尽美”论、“辞达而已矣”
的文质兼备论,正确阐述了文艺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兴、观、群、怨”
论,较全面地概括了诗歌的特点和社会作用,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
发展,有很大影响。其思想言行对后世影响很大,现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记其言行的有《论语》一书广泛流传。

(孙瑞枝)


《论语》语录体散文集。是孔丘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片断记录。作者已
不可考。历来学者推测是孔丘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内容涉及哲学、政治、
时事、教育、文学多方面,是研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思想的主要史料。全
书20 章。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语言精炼,含意深刻,生动
逼真,富有文学情趣。语言风格平易雅正。《论语》中的许多名言佳句,成
为后世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座右铭。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较为集中地
记录一个人言行的散文名著。

(孙瑞枝)


《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先秦时期称为
《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全书共收诗
歌305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地方乐调,有十
五国风;周南、召南、邶、啵⑽馈⑼酢⒅!⑵搿⑽骸⑻啤⑶亍⒊隆㈣怼⒉堋�
豳等160 篇。《雅》是西周中央王畿的乐调。分《大雅》、《小雅》,《小
雅》74 篇,《大雅》31 篇。《颂》是庙堂乐歌,有《周颂》(31 篇)、《鲁
颂》(4 篇)、《商颂》(5 篇)。《国风》部分,现代研究者一般认为大都
是民间诗歌,内容极其丰富。

《诗经》中雅诗和颂诗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有些是宴会的乐歌,
也有不少揭露时政的作品,它们对于周人的建国经过,周初的经济制度和生
产情况以及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做了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特别是“小雅”
中的大部分和“大雅”中的少数篇章,是政治讽刺诗,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
了西周末年至东周初期的黑暗政治,人民生活的痛苦,统治阶级内部的穷奢
极欲的腐朽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周室趋于衰落的不安和忧虑,对昏君佞臣误
国的谴责;还有一些祀神祭祖的诗,提供了关于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
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但其主旨在于歌功颂德,宣传统治者承天受命的思想。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诗经》的
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民歌所表现出的“饥
者歌其亡,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
基础,在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在文学史上永放光芒。

(李宪兰)


孙武春秋时军事家,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齐国田完后代,生
卒年不详,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


《孙子》孙武所著兵书。一名《孙子兵法》,共13 篇。《史记·孙子
吴起列传》载吴王阖闾对孙武说:“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见与吴王
阖闾属同时人。《孙子》一书虽并非文学作品,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它大约与《论语》同时成书,且能按专题分篇论说,有中心,有
层次,篇章比较完整。该书逻辑性强,语言简炼,文风质朴而富有哲理。如
《谋攻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说得明白朴实而意义深刻。它还大量运用排比句式,比喻手法熟练,且含义
贴切,形象生动、音韵铿锵,颇有气势。故《文心雕龙·程器》称“孙子兵
经,辞如珠玉”。

(路秉灿)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孔子曾向他问礼。后
见周衰,遂隐退,著《老子》。


《老子》先秦道家经典,又名《道德经》。相传是老聃所著。《老子》
的成书时间,一般认为是战国时期,其中虽有一些老聃本人思想,但更多地
表现战国时期的特征。书分上、下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
合称《道德经》。该书虽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但却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对
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它主要阐述自然无为思想、其中含有不少对立转化的
朴素辩证观点。在形式上属语录体韵文,语言精炼,多运用排比、对偶句式,
修辞凝炼、音节铿锵,理虽玄远,文实多姿。其修辞比况,多为后世文士所
取法。

(路秉灿)


墨翟(约前468~前376)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思
想家、文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做过宋国大夫,到过楚、卫、齐等
国。他的家世已难考证,他自称“贱人”,又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
之难”,大约出身干平民阶层。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
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他主张实行中央集权的贤人政治,反对贵族专制。他
又提倡“兼爱”、“非攻”、“节用”、“节葬”,要求贵族统治者勤俭节
约、奖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孙瑞枝)


《墨子》散文集。记载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的言行及其政治主张。大部
分学者推测为墨翟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原71篇,现存53篇。语言通俗朴质、
不重文彩,但逻辑性很强。文章结构,大致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加以分析、
最后作简括总结。文有标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墨子》文章还讲究“三
表法”。即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三项标准:一要“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二要“下察百姓耳目之实;”三要“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语言生动形象,以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大量使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
手法,读起朗朗上口、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孙瑞枝)


孟轲(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
孔子的三传弟子。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孔子之
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青壮年时代,孟轲好学且有改革社会的抱负。他曾
去魏国游说梁惠王,以期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梁惠王却而不用,他又曾去
齐国游说,并仕齐为卿。但齐宣王也不欣赏他的主张,最后他又游说滕、鲁,
而腾、鲁两国也不信用他的学说。他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主张法先
王,行仁政、反对兼并战争,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因主张不被采纳,退而
讲学著述。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存在《孟子》一书中。

(孙瑞枝)


《孟子》语录体散文集。孟轲及其弟子万章作。记录与其弟子们的活动
和言论。全书原11 篇,现存7 篇、261 章。《孟子》文章雄辩性强,充满论
战性质。有时记述孟子本人言论,有时记述对方言论,同时把论战内容与过
程都写出来,《孟子》文章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文彩华赡,清畅流利、
气势磅礴,感情强烈,很富有鼓动性。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
子》文章还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说明事理,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还常以
事为喻,非常完整而生动,成为寓言。《孟子》在文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汉代曾设博士官,专门研究《孟子》,司马迁对他也备极推崇。唐宋八大古
文家,清代刘大櫆、方苞、姚鼐等,在思想方面都曾受到《孟子》的影响,
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借鉴。

(孙瑞枝)


庄周(前369~前286)宋国蒙城(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战国时代
思想家,道家思想创立者,著名散文家。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与梁惠王、齐
宣王同时人。曾涉览各家学说,但以老子之言为准绳。采用寓言式写法著书
10 余万言�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